第五卷《神仙与佛陀》 二十五 八万四千烦恼
(2014-10-08 19:53:51)
标签:
育儿别人自己什么放逸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随烦恼,就是随根本而生的烦恼。如果说根本烦恼是根系,它们则是枝叶。而的确也是这样,根本烦恼被称为十惑,它们则被称为随惑,枝末惑。
虽然从理论上说,只要把根本烦恼解决了,随烦恼也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可根本烦恼想要解决谈何容易,而随烦恼,或曰枝末惑,却是无日不萦于怀,不系于心,若不能勤加修葺,那也是造业无数,流毒无穷的。
随烦恼,一共有二十种,根据断除的难易,又分成大、中、小三大类。
先看大随烦恼,大随烦恼有八种。哪八种?不信,懈怠,放逸,昏沉,失念,散乱,掉举,不正知。
什么是不信?不信就是没信心,对于自己和别人能不能通过修行得以解脱,没有信心,对于四圣谛,三宝能不能帮助自己解脱,也没有信心。没信心,你还玩什么玩?
什么是懈怠?懈怠就是七宗罪的懒惰,不上进,不努力,知道什么事情好,就不愿意去做,知道什么事情不好,就是不愿意去断除,哪怕让他打个坐,他坐着坐着就睡着了。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一懒二拖三不读书,你还能有神马出息?
什么是放逸?放逸就是不约束自己,自控力太差。让他打个坐,他不去约束自己的妄念,净想着明天怎么去喝酒吃茶把妹聊天中,把冥想变成白日梦。让他静思已过吧,他净想着别人的错,越想越气,索性不坐了,老子要报复。连自己都管不好自己,自己都放纵自己,还能有什么好结果?
什么是昏沉?昏沉就是神志不清,昏昏沉沉。你让他坐在那里,从一数到十,从十数到百,他数着数着,就忘记自己数到哪了。跟个没头苍蝇似的,能有神马指望?
什么是失念?失念就是虽然神志还算清楚,可是东想西想,本来要数着自己的呼吸,他数着数着,就想到别处,根本不记得自己是要数呼吸的。连自己的念头都控制不住,还能有什么进益?
什么是散乱?散乱比失念更厉害,就是不但东想西想,而且还越想越乱,妄念纷飞,象那冬天的雪花似的,一片接着一片,到处乱飞,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想些什么,在想些什么。心绪乱成这个样子,还是好好反省反省吧。
什么是掉举?就是你让他打坐,他老是回味今天做的一件乐事,或是好不容易修到二禅,他又在回味初禅的滋味。我说你有点进步容易嘛,老是走回头路,到底哪一天才能到得彼岸,四禅八定,你才有个开始呢,就不思进取啦?
什么是不正知?就是自己现在是什么状况,他根本就不能清楚的认识,到底心到了何处,他也不知道,让他坐着那里数呼吸,他对于气息出入都不能明了。糊涂成这个样子,还是从头好好努力吧。
如果说大随烦恼是因为内心的妄杂,是“遍一切污染心”,那么中随烦恼则是因为内心的不善。
中随烦恼有两种。一种是无惭,一种是无愧。
什么叫无惭呢?就是对于自己的缺点过失,不反省,不承认,不以为耻。以不以为荣就不知道了,反正就是根本不反省自己的错误,拿了别人东西,占了别人便宜还说那是应该的,谁叫别人比我有钱。你说说看,心黑成这个样子,你说能没有问题?
什么叫无愧呢?无愧就是对于自己的缺点过失,不仅自己内心不以为耻,甚至别人指出来,他也是面不改色心不跳。想想吧,一个人连别人的指责他都不怕,他做了坏事甚至不怕别人知道,别人说出来他也毫不知耻,认为是这是自己的能耐,认为不关你的事,你凭什么管我。你说说看,脸皮厚到这个样子,能有什么好结果?
小随烦恼呢?比起大、中随烦恼来说,小随烦恼相对更容易断除,不过数量也相对较多,有十种。哪十种?有忿,恨,恼,害,嫉,诳,谄,覆,憍,悭。
忿因嗔而起,是对于当下的逆境起不满之心,抱怨,发牢骚。
恨则是对过去的逆境起愤恨之心,越想越恨。豪爽粗犷,神经大条的人,容易起忿心,但事后很少怀恨。而城府深,喜怒不形于色,比较隐忍的人,当场可能很少起忿心,但事后却很可能怀恨在心。
恼呢?有了忿恨,心里焦虑,烦躁,不安,紧张,必须要发泄出来,迁怒于人,咒骂他人,给别人脸色,让别人难受,这是恼。
害呢?这个时候更进一层,恼怒之外,还起了害人之心,他对我不仁,我也对他不义,他们都我不仁,我要报复,我不敢杀人,可我虐待一只猫总没问题吧。
嫉呢?这个就是七宗罪之一的“嫉妒”了。因为原来跟自己差不多的邻居,同学,熟人,地位比自己高,很难受,因为别人嫁的人比好,很难受,因为大家称赞别人漂亮,没有称赞自己,很难受,因为别人家孩子比自己孩子成绩好,很难受,因为别人做事有成就,被重视,很难受。这个和之前的忿恨不一样,因为根本没有别人惹自己,只是因为别人比自己优越,所以妒火中烧。
诳呢?就是虚伪啦,瞒啦,骗啦。别人问你一个问题,你不知道,但怕掉面子,假装自己知道,乱说一通。明明没有才能,可怕别人看出来了,假装很有才能的样子,乱决策,对于不同意见一口咬定别人是错的。做出一幅道貌岸然的样子,可肚子里却是男盗女娼,无所不为。长期这么玩下去,心理是会出问题的。
谄呢?就是谄媚啦。见到位高权重者,点头哈腰,连尊严都不要,这是谄。为了取信于人,高帽子送上,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也是谄。一个大人因为怕得罪人而表现得很温顺,一个小孩子因为怕挨打表现得乖巧,这还是谄。
覆呢?这是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可心里老是担心别人知道,想办法隐瞒,或庆幸没有人知道。其实没有人知道,错事就不是错事了么。
憍呢?就是沾沾自喜。与“我慢”有关系,也有区别,区别就是,并不是因为觉得自己比别人强而傲慢,而是因为有所得而沾沾自喜。比如并不是因为觉得自己就是比别人都漂亮而傲慢,而是因为打扮得比较好而骄傲得不行。
悭呢?当然就是悭吝啦。“使有周公之才之美者,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可见这个悭吝实在是非常严重的一个毛病。贪的人未必悭,他有可能贪图别人的赞美,还愿意把自己东西给大家呢,而悭的人一定会贪,它不仅自己的舍不得给别人,当然也一定会贪图更多。得不到的,他会觉得痛苦,得到的,别人来求,他舍不得给,又是非常痛苦。
这么多的烦恼,即使是那些认为自己还不错的人,好好对应一下,大约都能发现不少能对号入座的吧。想想看,有这么多的烦恼,能不苦吗?该怎么断除呢?那就是灭圣谛和道圣谛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