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神仙与佛陀》六 那些奇怪的外道们
(2014-08-03 22:21:45)
标签:
婆罗门哲学数论佛学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就在婆罗门系统在《奥义书》之后,哲学上百家并出,光怪陆离的时候,本来就有更多离经叛道性质的沙门系统那边,也是一变再变三变,衍生出了大量奇怪的“外道”。
这中间,最出名的,据说有六个。哪六个?
第一个是富兰那·迦叶。他的名字有很多种翻译的法子,比如棓剌拏、布剌拏、不兰迦叶、不兰那迦叶、补剌那迦叶、布赖那伽叶、布剌拏迦叶波、晡剌拏迦摄波子,在不同的书里写法不同,写成什么都无所谓,反正这个人也是很无所谓的人。但千万不要误写成后来的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就行了,那个迦叶尊者与这个伽叶可是相差一万光年那么远的。
“无所谓,是与非”,是富兰那迦叶的口头禅。事实上,他是个道德相对主义者。据说当时的阿阇世国的国王,名叫韦提希子的,在月圆之夜问人当如何自处,后宫的娘娘说当与众女作乐,享受生活,太子认为要兴兵讨伐其他国家,国王问及做这些事会不会有什么报应的时候,这个富兰那迦叶就说了,大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好了,哪怕用刀子把人杀了,也无法是一个物理的过程,一把刀子进入了某个物体之中而已,哪里会有什么报应?富兰那迦叶说了,如果是出家之人,讲修行的,那就好好修行,但如果是世俗之人,只受物理法则限制,道德神马的全是浮云。
可见这人算是个完全的唯物主义者,思想非常地,怎么说呢,非常地危险。
第二个是末伽梨·拘舍梨。他的名字也有很多种写法,象什么末伽梨憍舍利、末伽黎拘舍罗、末伽利拘赊梨子、末伽梨瞿舍梨子、末塞羯利瞿赊利子、俱舍摩劫梨子,见到这些,你都应该知道,这个人就是他。
据说这个人是个奴隶的儿子,在牛棚中出生的,拘舍梨就是牛棚的意思。按理说这种底层出身的教主,应该非常相信来世或天国神马的,而他却不这样。他也是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甚至还是个彻底的决定论者。
他相信灵魂、地、水、火、风、空、得、失、苦、乐、生、死这十二大元素的偶然结合组成了世间万物,这些元素的运行自有其规律,谁也无法打破,谁也无法摆脱。一切都是命定,不管你怎么以为你的行为出自自由意志,其实不过都是客观规律在起作用,剧本是早就写好了的,只等这场戏结束。祭祀与轮回,行善与作恶,皆是虚妄,只有等到八百四十万劫,这所有的所有,才会完全结束,世界就此告终,世界就此告终,不是呯然轰响,只是呜咽了一声。就象在高山上抛下一个线球,待到线尽,自然解脱。
这个人的思想倒不见得危险了,可是怎么说呢,似乎非常地,非常地消极。
第三个是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名字同样有很多写法,什么阿耆多颈舍甘婆罗的,什么阿末多的,什么阿夷多的。
这个人同样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或者无神论者。不过他主张世界没有十二大元素,只有地,水,火,风四种,就包括人的意识,也不过是这四大元素的结合,就象粮食发酵成酒罢了。四大元素才是世界存在的原因,也是世界存在的基础。人死之后,四大元素各自分散,地还归地,水还归水,火还归火,风还归风,哪里有什么不灭的灵魂,又哪里还有什么前世今生哟。可笑四吠陀的经书,不过是小丑无赖骗子写出来的胡言妄语,却被一帮人当成宝贝供着,可笑婆罗门们自认为高贵得象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也要吃喝拉撒,他们血流出来也是红的,脱了衣服和贱民没什么两样。要知道这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想幸福,还得靠我们自己。去追求你的幸福吧,把那些禁欲,苦行和一切虚伪的道德都抛开,大胆地追求你的快乐吧,追求你的愿望吧。
这个人倒不消极,不过怎么说呢,似乎又有那么一点,那么一点叛逆的意思。
第四个是波拘陀·迦旃延。这个人的名字同样也有婆浮陀伽旃那,浮陀迦旃延,迦罗鸠驮迦旃之类的写法。这人自然还是唯物主义者。
他同样也是元素论者。不过他的元素个数不是四个,不是五个,也不是十二个,而是七个。这个七元素论在世界各国中都绝无仅有,所有他的理论又叫“七元素论”。哪七元素?地、水、火、风、苦、乐、灵魂。
而且与别派不同的是,他的七元素之间,既不结合,也不转化,七元素是永恒自存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消灭,它们互不接触,互不作用,互不干扰。那世间万物是怎么形成的呢?哦,不过是七元素的堆砌罢了。
连元素的相互作用都没了,自然也不会有天堂地狱,前世今生,善恶因果了。所以与富兰那·迦叶一样,他同样认为拿刀子杀人并非作恶。只不过呢,结论相同,推理过程却不同,他的意见是,当你把刀子刺向别人,那只不过是刀子穿过七元素的间隙而已,连相互作用都没有,当然不算伤人生命,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与影响,当然,也不可能产生什么果报。
这个理论,怎么说呢,总透着一股子邪门。
第五个是散惹耶·毗罗梨子。同样也有删阇耶啦,散惹夷啦之类的写法。
这是个怀疑论者,不可知论者。也难怪,看了婆罗门系统和沙门系统的那么多理论,各有各的道理,这么多道理在脑子里互相争论,谁也不服谁,很容易变成怀疑论者。这世上,还有真理的存在么?真理真的是可以找到的么,还是本来就无所谓真理,你有你的真理,我有我的?
反正散惹耶·毗罗梨子就这样成了一个怀疑主义者。
第六个则大大有名,乃是尼乾陀·菩提子。他又叫笩駄摩那,或尼干若提子。他还有个很中国化的名字,叫做“大雄”。哦,对了,那是他后世的信徒称呼他的,正确的发音应该是玛哈维拉,反正就是很厉害的意思。
如果说其他五派和他一样,都有十六种分支,分别传给十五个弟子,加起自己保留的,共“九十六见”的话,那么尼乾陀·菩提子最终的传人肯定在其他五派之上。因为他不仅留下了传人,而且创立了著名的宗教耆那教。
而且,这个耆那教不仅在大雄死的时候,已有五十多万信徒,而且在当日成了婆罗门教的最大挑战者之一,成了佛教在当日最大的竞争对手,甚至流传到了数千年之后,在数千年之后,仍上数百万的信徒,在印度本地超过佛教。
那这个耆那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