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卷《神仙与佛陀》 四  佛陀之前

(2014-07-27 22:05:16)
标签:

佛学

婆罗门

雅利安人

沙门

修行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雅利安人是从西北方向侵入印度的,就是长长的兴都库什山脉,开的那一个叫做开伯尔山口的地方。

 

毕竟是古印度河文明第一次遭到入侵,同时入侵的雅利安人似乎还是呈部落形式,所以大约本地文明也进行比较象样的抵抗。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天灾人祸啥的,最后输掉了,但是这整个征服过程也因为变得非常漫长。

 

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结果,就是印度南北不同,东西不同。

 

什么叫南北不同?

 

雅利安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所以北方嘛,当然是雅利安人比较强大。不仅强大,而且还搞了个很有意思的种姓制度,有点象后世蒙古人搞的四等人。不过呢,蒙古人让高鼻深目的色目人做为第二等人,自己做第一等,色目人会搂钱,蒙古人会花钱,而汉人南人嘛,就做苦力挣钱。番僧的地位也比较高,不过数量有限,作用也有限,还成不了一大等。而雅利安人呢,比较狡猾一点,让一帮叫做婆罗门的,一生倒有大半生在修行的宗教人士做了第一等,那些拿刀拿枪的,手执权柄的,倒屈居第二等,搞得倒好象他们在替婆罗门打工似的。老板慈眉善目的,天天修行,你说大家还能有多大意见?蒙古人的四等人制度没搞几年就被汉人光复,而雅利安人的四种姓,倒是坚持了两千多年,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吧。

 

至于南方,南方在古印度河文明时代就比较落后,要不就不叫印度河文明,起码要叫恒河文明了。但是野蛮有野蛮的好处,古印度河文明被征服了,他们还留着,至少在人种和语言上,倒保持了一定的纯洁性。

 

就是说,北方是雅利安人统治,用的是雅利安人的语言,南方则是达罗毗荼人为主,用的达罗毗荼语。而且比较重要的是,南方的达罗毗荼人,还有不少是从北方逃难过来的。当然的,就象五胡时代的中国一样,这些逃难者也在南方建立了好些个国家,创建城市和文明。

 

那什么叫东西不同呢?这主要是北部印度的东边和西边。

 

有两处不同,一处不同是西方婆罗门比较厉害,东方则是刹帝利为尊。

 

西方嘛,是传统雅利安人势力很强大的地方,花了几百年时间经营,几乎没有什么原来的种族能挑战他们的地位,所以最聪明的种姓婆罗门,可以尽情地发展文化,进行修行。据说婆罗门的弟子,从八岁开始到深山里面修行,到十六岁完成第一阶段,回家娶妻生子,把孩子养得差不多了,人到中年,继续到山里修行。相比之下,不够聪明的刹帝利,要到十一岁才能开始修行,二十岁才能完成第一阶段,回家娶妻生子,治理国家,而更加不够聪明的吠舍,要到十二岁才能开始修行,二十四岁才能完成第一阶段,然后回家娶妻生子,种田经商。至于首陀罗,脑袋象陀罗一个样子,能有多高的悟性?所以他们一辈子也不要指望能够修行。这是西部的修真世界。

 

而东方呢,征服时间比较短,反动分子还在蠢蠢欲动,所以大家对修行重视的程度要轻一些,结果就是刹帝利比较受重视。并不是说婆罗门不是第一种姓,而是说在西方这个第一种姓更加第一种姓一点。

 

还有个不同,则是婆罗门系统和沙门系统的不同。

 

婆罗门系统当然是雅利安人搞出的那一套,主要有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吠陀》经典时代,或者叫四吠陀时代。听起来非常的古老而神秘,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第一部《梨俱吠陀》距今三千五百年,赞颂一切自然力量的功德,第二部《娑摩吠陀》是第一部的选集,用于歌咏祭祀,第三部《夜柔吠陀》献祭祈祷,第四部《阿闼婆吠陀》更为神奇,有着大量的咒语,用于请神拘鬼。

 

反正那是一个神秘的魔法时代,用的语言都与后世的梵文略有不同,叫做吠陀语。

 

后来呢,后来东方就出现了沙门。

 

沙门听起来就比婆罗门要低级一些,区别当然也是比较明显的。

 

婆罗门是乐观主义,喝酒吃肉,修行是快乐的,生活是快乐的。沙门是悲观主义,不杀生,讲素食,绳命是痛苦的。婆罗门讲祭祀万能,四吠陀时代的婆罗门有神,有鬼,有魔法,却没有天堂地狱,也没有转世轮回因果报应,幸福是自己要的,鬼神给的。而沙门呢,却讲转世,讲轮回,连鬼神也不能例外,至于幸福?这世上有过幸福吗?婆罗门讲种姓,讲婆罗门万岁,沙门则讲众生平等,大家都一样。

 

说到这里你大概就明白了,沙门是哪些人搞出来的了?你猜的没错,正是东方那些被征服的亡国之人。做了亡国奴,还有啥幸福可言,这辈子就这样了,全指望下辈子吧。所以比起婆罗门来说,沙门的修行更为辛苦也更为自虐一些,吃素都算好的,有些根本不吃饭。

 

不过悲观主义者一向都比乐观主义者显得深刻而深沉。听说某大学男生某一天突然变深沉了,没事就紧皱着眉头象在思考人生,让妹纸暗恋不已,托人一问,答曰丢钱了,这月没饭吃了。沙门系统也不例外,婆罗门还在求神拜鬼的时候,沙门已经在思考绳命的终极价值是存在还是虚无了。

 

结果就是婆罗门为了不显得太浅薄,主动地进入了第二阶段。这就是《净行书》的阶段,一下子从宗教晋升为哲学。

 

这个《净行书》虽然也还有歌咏祭祀,也还有祈福禳灾,可是已经多了因果报应转世轮回以及天堂地狱。更重要的是,它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梵我不二”。

 

啥叫“梵我不二”?你可以理解成“天人合一”的升级版。它提出了一个叫做“梵”的存在。“梵”是什么?“梵”是绝对清净绝对真实,是造化一切的主神,它是电,它是光,它是唯一的神话。而人类的修行,就是要达到“梵我不二”的境界,你就是“梵”,“梵”就是你。

 

听起来有点很叫人神往吧?也有点不明白吧?

 

有没有更明白一点的?当然有,那就是第三阶段的《奥义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