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卷《门第战争》四十八  南朝之终结

(2014-02-15 10:51:47)
标签:

第四卷

方一直

抵抗力

差别

战争

文化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剩下的故事就没多少悬念了。

 

朱异呢,侯景造反时,打的旗号就是诛奸臣朱异,结果在围城中惭愤交加而病死,算是给自己的一生,画了一个句号。

 

侯景呢,先是立萧正德为帝,自已做宰相,然后又把萧正德废掉,立萧纲为帝,自己做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宇宙大将军哪,口气够大吧,还要都督六合诸军事,要是他的天文知识够丰富,说不定还要整个银河系战队神马的。

 

宇宙大将军都做的,自然其他也没什么做不得了。萧正德没有利用价值了,杀掉,萧衍够老了,也活够了,懒得杀,饿死吧。萧纲的女儿溧阳公主,才十四岁,音律诗文,多才多艺,老子要了,还王谢的档次太高呢,老子连公主也要了。公主到手,再把做了一百多天皇帝的萧纲也杀了,自己做皇帝。

 

自己翻身还不够啊,到处鼓动家奴翻身,屌丝逆袭,比如朱异的家奴,就做了仪同三司,反正什么九品中正制那一套,全都不理。就是这样乱成一团,杀呀杀的,士族的力量,杀得个干干净净。平民也好不到哪里去,杀红了眼哪。

 

不过常言说得好,多行不义必自毙,兰陵萧氏没人是不假,王谢世家也没人是不假,但不代表江南一个人都没有啊,江南吴姓寒族的陈霸先,北方太原王氏出身的降将王僧辩,最后联手灭了侯景。

 

再然后,陈霸先突袭王僧辩,取得最后胜利,并且建立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只不过,南方门第精神全无,文化倒退,已经没有什么能与北方相比了。

 

而上游的萧绎,本来嘛,前四十年一直勤奋读书,著书,不求纸醉金迷,只求青灯黄卷,本来或许能以一个文学家、诗人、学者、画家、书法家、音乐理论家的身份终老。虽然瞎了只眼睛,虽然这只瞎眼还给他媳妇嘲笑,化妆只化一半,说化一半就够了,可完全不妨害他的学术、文学或艺术成就。

 

结果四十岁之后,变故一件接一件,机会或灾难,一次次搅动他本已平静下来的那颗文人敏感而又自尊的心。第一呢家庭不幸,婚姻关系上就出了问题,夫妻不和,还被戴了绿帽子。第二呢,诱惑说来就来,在侯景之乱中,他看到了皇位在向他招手,江陵兵多将广,他拥有最大的一支生力军。他终于迷失了本性,为了当皇帝,他坐看侯景把自己的父亲和兄弟一个个的弄死,为了当皇帝,在兄弟之争中引西魏兵入境,不仅丢了益州,最后搞得江陵被围,为了当皇帝,他还把自己的兄弟子侄杀的杀,关的关,甚至让他们在牢里饿得咬自己的肉。

 

他终于做成了皇帝,而且还被实力派陈霸先和王僧辩劝进,虽然他不愿意去一片丘墟的建康,而愿意留在上游繁华的大都市江陵,可也做成了皇帝不是吗。而且他留在江陵,也能更好的保存他的实力,不至于为陈霸先和王僧辩所控制,虽然因为上游兄弟之争,又引兵西魏导致襄阳丢失,可毕竟是他的地盘,不是吗?

 

但他的皇帝仅仅做了两年,就被引狼入室的西魏兵围困江陵。为什么西魏兵要围困江陵呢,还是因为前两年他的弟弟萧纪在益州和他一样的想法,不救父兄,先称了帝。他当然不愿意啊,只要我能当皇帝,你算老几,也能称帝,结果就要灭了这个弟弟,不仅自己出兵,还请西魏出兵帮忙。西魏当然愿意帮这个忙啰,顺便再把益州搞到自己手里。又攻打自己侄子湘州的萧誉,结果萧誉的哥哥雍州的萧詧救援不及,带着襄阳一起投了西魏。萧詧搞来搞去,上游的地盘,就有很多归了宇文泰,失淮失蜀失荆襄,还能剩下什么。

 

当皇帝之前,可以随便联合,给点利益都无所谓,可当了皇帝之后,自己的地盘怎么能归别人呢,于是他就写信给宇文泰,要求重新按旧版图重新划定疆界。划就划吧,虽然按旧版图肯定不现实,可你得客气点吧,他还出语不逊,搞得好象别人要承自己多大恩似的。可他也不想想自己仗的是什么,刘裕时代多厉害,当然能占那么大地方,你手里有什么?反正就是好不容易做回皇帝,当然要摆尽架子就是了。

 

宇文泰当然不愿意了,派了于谨和杨忠——就是杨坚那小子的老豆啦——攻打萧绎,兵围江陵。

 

萧绎这时在做什么呢?他召集臣民,给大家讲《老子》义,尽玩玄的,也不想想,谢安能玩雅量,是因为有谢玄在前方打仗,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你凭什么。再然后呢,就是烧书,说自己读了四十年的书,做了四十年的学问,最后一点用没有,把多年来收集的,以及从建康运来的,十四万卷的书画典籍烧得干干净净。比秦始皇还要干净,秦始皇好歹是下道命令,我要烧书啦我要烧书啦,大家还有时间把书藏起来。他是大文人大才子大学者大画家啊,爱书如命,书给他还有什么问题,谁能想到他会烧书啊。

 

十四万卷图书被萧绎烧了,江陵城破,几十万百姓死得死,掳的掳,没死的都给抓到了长安。东有侯景,西有萧绎,衣冠南渡以来,华夏几百年的菁华,至此算是一扫而空,再也无法恢复。

 

有人说萧衍废嫡立庶也是破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比起他和朱异两个老不死的——还号称是读了很多书呢——那作死的劲儿,比起他那些儿子——也号称是读了很多书呢——为了当皇帝的疯狂的劲儿,废嫡立庶根本不算个事。再说了,整个南朝本来也没有一定要立嫡孙而不立其他儿子的传统啊。

 

上天欲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旧士族在权力争斗中灭亡,换成了皇族,皇族好不容易修炼成了新士族,结果又在权力争斗中灭亡,只剩下寒族。而寒族,实在的说,对权力的抵抗力,还不如士族呢。

 

本来南方是优于北方的,因为南方的问题是士庶的问题,北方的问题是胡汉的问题,士庶的文化差别小,胡汉的文化差别大。看上去,士庶的问题好解决,胡汉的问题难解决。

 

可南方是文化先进的士族掌握权力,支撑南方的是士族的门第精神,由于严格的品第和婚姻,文化无法传承给寒族。等到文化先进的士族消亡,支持整个南方的门第精神陨落,文化落后的又无门第精神的寒族接掌权力之后,士庶问题是解决了,可政治和文化反而倒退。

 

而北方呢,是文化落后的胡族掌握权力,等到那些野蛮的胡族互相消耗,力量此消彼涨,最后完成汉化之后,胡汉问题解决,文化反而进步。

 

南方是退一步,再退一步,再退一步,北方是大退五步,然后进一步,然后再进一步。虽然看起来大多数时候南方都优于并方,可南方一直在退步,而北方在进步。时间长是长了一点,可最终还是能超过南方的。

 

那个时候,南方称北方为索虏,北方称南方为岛夷。那么岛夷的门第故事讲完了,索虏那边,又有些什么门第,什么故事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