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通经致用的年代》 八十九 最后的奠祭
(2013-08-10 23:02:06)
标签:
年代空气大房子第九第三文化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现在是那位被无数件衣服,和大量的木头框子包裹着肉身,又被朝夕相伴的哭声围绕着灵魂的逝者,留在家里最后的时光。
明天,就是明天,他就要最终离开这个他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地穴。他的肉身将与虫蚁,还有细菌为伍,而他的灵魂,将长留世上,漂荡在人间。这个时代逝者的灵魂没有天堂和地狱可去,因为犹太人耶酥的那个宗教还没有诞生。这个时代逝者的灵魂也无法转世投胎,因为婆罗门教还未曾得知于东土,而佛教也要等多年以后才会出现。所以这个时代,逝者的灵魂,将与山鬼,河伯,以及世上一切的精灵一起,与人们相伴相随。他们有时会回到原来的家中,吃一些供品,有时则会离开,在深山老林里修行。他一定得离开的,他不可能象以前那样,和儿孙们朝夕相处的,活人有活人的世界,而死人有死人的,他不应该打扰他们,那也已经不是他的家,是他儿孙的。
但不管怎么说,在今天,这里还是他的地方,他就要做——也许是吩咐儿孙去做——最后的事情。
首先,马上要出远门了,离开这里了,所以就要象活着的时候出远门一样,要祭拜路神,这叫“祖祭”。
其次,也象活着的时候,要离家很远很久,熟识的人会送些盘缠一样,人们会送些助葬之物。而且,因为他毕竟是贵族,虽然只是个最低级的士,贵族破落户儿,但毕竟是贵族,所以国君又得出面,得派人送东西。
国君一般是两束帛,两匹马。国君都送了,其他人,卿大夫啊,士啊,当然也少不了。而且要登记在册,叫“遣册”,要当众读的。在送的时候,少不得要哭上一番,以哀悼自己那被送出的礼物。
最后,还有一场奠祭——大遣奠。听名字就知道,这是在大派遣之前,儿女亲戚故旧们办酒席,给您老送行呢。
而且还不仅是送行,这还是逝者魂灵在离家之前享用的最后一顿,而且还是安葬之日的清晨进行的,吃了之后就得上路的,所以呢得格外隆重。隆重到了神马程度呢?隆重到了超过级别。也就是说,副科级可以享受正科级待遇,正处级可以享受副厅级待遇,啊不对,这是古代,反正就是那些意思,虽然是士,按规格是特牲三鼎,现在能用少牢五鼎,少牢啊,亲。少牢可是大夫用的哦,亲。
总而言之,非常隆重,摆出来非常壮观,有五个鼎,盛着羊,猪,鱼,腊和鲜兽,四个豆,盛着牛胃,腌葵菜,蚌肉酱和蜗肉酱,四个笾,盛着枣子,栗子,米饼和干肉,当然,还有上好的醴和酒。够丰盛吧,那就尽情的享用吧,吃饱了好上路,吃饱了不想家,你的儿孙对你多好,一定要做个好鬼哦,在儿孙需要的时候能够帮他们,在他们不需要的时候也不要打扰他们,不要随便托梦,也不要随便显灵,那会吓坏他们的。
吃饱喝足,现在出发。
有司把庙里写着死者名号的“重”抬出去,再准备好车马,等待出发。再把刚才享用过的祭品撤走,除了羊和猪的后腿打个包,带到墓地,其他是不能带的,因为士嘛,只能打两个包,啊不对,两个”苞”。再撤走刚才奠祭时摆出来的那些粗制滥造的明器,开始“发引”。
为什么要叫“发引”呢?因为那个巨无霸的柩车好沉的有木有?简直就象个移动的大房子有木有?光靠国君送的那两匹马搞不定的有木有?再加几匹马也搞不定的有木有?古时候路不好走的有木有?而且除了国君送东西,路上都不能停留的有木有?所以前面,一帮送丧者要用绳子拉住,就跟那纤夫似的。这个绳子,就叫“引”,不过后世却变成了“輓”,再后来,又变成了“挽”,不过已经不是绳子,而是两根布条,上面写着字,叫“挽联”。
前面有“引”,两边还有“披”。根据身份不同,“披”的数量不同,比如天子是一边六“披”,两边就是十二“披”,大夫则是一边四“披”,士呢,就是一边两“披”,两边四“披”了。每个“披”两位送丧者拉,四“披”就是八个人。
一帮人,拉着“引”和“披”,不管遇到什么路,这柩车都可保无忧了。丧主,还有其他人,当然也不会闲着,就跟着车子后面哭,反正就是怎么悲伤怎么来,想想看,死者要永远离开自己了,去那暗无天日的地方,能不伤心吗。
等送到墓地之后,那些送丧者也别以为任务完成了,更艰巨的任务等着你们呢。想想看啊,整个一大房子,几吨重的有木有?用车马运着,都得十几号人帮着拉,现在不用车马,抬到墓穴里,还不得奥特曼才能搞定,乃们这些愚蠢的地球人把灵柩搞得这般大,看乃们怎么搬。所以还得人多力量大啊。
先在那极深的墓穴里放上五块布,叫做“茵”。这个布可不是一般的布,是有夹心的,中间塞了茅秀香草之类,可以除臭,可以防潮,可以驱虫,可以清新空气,反正就是很香就是了。这五块很香的布横三纵二放好之后,再来抬灵柩。
而抬灵柩之前,为了发挥人多力量大的特点,自然还得在上面系上绳子,这叫“綍”。“綍”的数量,也是有级别限制的,据郑玄说,天子六“綍”,挽者千人,诸侯四“綍”,挽者五百人,大夫二“綍”,挽者三百人。士是多少呢,不知道,但肯定有上百人帮着抬就是了。
灵柩放进去之后,接着就是哭上一回。哭够了,开始放东西,棺椁之间是吃的东西,包括早上还没吃完打了包的猪后腿和羊后腿。外面则为其他的用器。东西放好之后,上面再加木板,一共五块木板,每两块木板之间都夹着席子。木板抗压,席子防土。然后上面就可以盖上土了。记住,土盖到与地面齐平就可以了,不用堆成坟头,所谓“墓而不坟”。据《礼记》记载,坟头还是孔子发明的呢,因为他是个私生子嘛,把父母合葬之后,为了周游列国后环境变化不知道墓地位置,才堆了个四尺高的坟头哩。小道消息,小道消息。
这个下葬,应该是第九步。但还没完呢,还有最后一步,就是“反哭”。
为神马叫“反哭”呢?就是在送完葬,回到家后,越想越伤心,进门哭,进庙哭,登堂还是哭,去殡宫,也还是哭。直到一位长者对你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后面的日子还得过,节哀吧,你才停止。为了感谢这位长者对你的开导,你要答拜他,不过虽然你现在已经是一家之主了,但你想起逝者,不忍心啊,所以在主人之位东面答拜,既非阼阶,也非宾阶,算是个还没有转正的代理一家之主。
“反哭”礼毕,这个既夕礼才算是正式结束。但是对于整个的丧葬礼来说,这并非结束,因为后面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历时也是最长的士虞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