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卷《通经致用的年代》 八十八   既夕之礼

(2013-08-07 21:40:14)
标签:

车开

年代

千人

未明

是什么

文化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既夕礼这个名称听上去很好听,象是夕阳西下时分,河水被染红了,树林带着落日的余晖,马车停在古道边,你和你的小伙伴们穿着极宽极阔的衣服,戴着极高极大的帽子,在缓缓地行礼。

 

不过真实情况呢,这个既夕礼却是在早晨开始的。之所以在早晨开始却不叫既夜礼而叫既夕礼,是因为这个既夕礼之前,一定有一次夕哭。夕哭是正规的礼仪,在这最后一次夕哭之后,天色微明,就开始新的礼仪,可不就是既夕礼了。

 

既夕礼之前的士丧礼是从死者离世到出殡之前的全部过程,那么既夕礼作为第二阶段,自然就是从出殡到落葬的全部过程。

 

有童鞋就要说了,出殡到落葬还不简单,把棺材拉到位置,刨个坑埋了,不就得了。这位童鞋哎,不是我说你,是孔老夫子要说你了,你这么草草的刨坑埋了,你觉得安心吗?神马?你觉得安心?好吧,那你就那么办吧。不过作为古代的血统高贵的贵族破落户,所谓的士,我劝你还是认真一点,按礼仪进行下去,毕竟士丧礼都已经坚持了几个月,也不在乎这几天对不对。

 

既夕礼同样可以分成很多步骤,粗略算起来,有十步之多。哪十步呢?且听一一道来。

 

第一步当然是启殡了,也就是流程开始。就是在天将明未明的时分,你要向你的小伙伴们先行拜礼,然后和你的小伙伴们站在各自的位置,不过不要急着哭。接下来就有个司仪发出三声“走你”,啊不对,三声“噫兴”,这是把死者的魂灵喊起来。三声之后又是三声“走你”,啊又不对,这次是三声“启殡”,不过意思差不太多,就是该把棺材从坎穴里抬出来装到车上了。这时你和你的小伙伴们开始大哭,你呢不仅要哭,还有捶胸跺脚,记住,在后面的礼节中,你基本上都得这么做,但千万不要捶出内伤哦,以防万一,推荐先在胸前塞个硅胶神马的。脚跺坏了不要紧,虽然那年头没有人卖拐,但你是丧主,不是有哭丧棒当拐棍来着。

 

第二步是朝祖。为什么要朝祖呢,因为古人是最讲究“出必告”的,平时出个门,一定得向长辈说一声,我要去谁谁家,哪个地方,几时回来,等等,出远门更不能随随便便,所谓“父母在,不远游”的。这也是为了怕父母担心嘛,你不告而出,你父母都不知道你去哪里了,几时回来,也不知道路上有没有酒驾,城管,骗子神马的,岂不担心。当然,这一点你现在还不明白,可等你做了父母,你的孩纸不告而出,你就知道了。所以这个“出必告”,也是文明人的基本礼仪。既然活着的时候出必告,那么死了,要从家里搬到很远的地方过那地下生活,与虫蚁为伍了,岂不也得跟长辈说一声?虽然他们也不在人世了,可他们的祖庙还在啊。这个礼仪就是朝祖。

 

朝祖根据身份不同,规模不一,因为祖先不止一个嘛,父亲,爷爷,都是祖先。而根据身份不同,祖庙数量不一,象天子就有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呢,分上下两种,分别是两庙和一庙。但哪怕一庙,也不能只有父亲没有爷爷啊,所以上士是父亲和爷爷各一个庙,下士则是父祖同庙。因为死者这次“出必告”,不仅是出远门,而且是不再回来,当然要比较隆重,所以一个庙得一天。所以这个朝祖,对于下士,一天可以搞定,而上士则要两天,天子,可就得七天了。

 

第三步是装饰柩车。为什么要装饰柩车,因为后面把柩车载到落葬之地,要在路上走很久的,可能还要经过市井,想想看,一口大棺材,在闹市里经过,是何等情景。后世的电视剧不知轻重,每次还不仅是一口大棺材在闹市里经过,还一堆人边推车,边洒纸钱,纸钱飘得一路,实在是晦气死人还不自知。古人就不会这样做,他们要把柩车好好滴装饰一番,装饰完之后,简直都不象个柩车,象个大房子,还是上下两层的。

 

下面一层叫“墙”。里面有棺材,不过考虑到古人棺材里有那么多套衣服,体积本来就大,再加上还有椁神马的,所以更大了。“墙”的四周用布围着,叫“帷”,前面还有个象屋一样的用竹管围着的“池”。

 

上面一层叫“柳”。就是个长方形的木框,用布盖起来,象个尖顶的屋子,叫做“荒”,布上当然是绣着文采。“柳”的前面和左右也有用竹管围着的“池”,边上可能还悬挂着铜片做的鱼——大夫及大夫以上级别就可以了,随着柩车缓缓行驶,铜鱼一荡一荡的,甚是闪亮。

 

这么里三层外三层地装饰一番,的确和人们想像中的出殡相去甚远。不过有个问题。

 

什么问题呢?问题就是这么个两层楼的房子,在路上行驶,一定是非常慢也非常吃力的吧,遇到上坡,肯定有走不动的时候吧,即使是四匹六匹马,也很可能吃不消。所以在车的两边,还有很多布带,什么“披”啊,“引”啊。必要时,可以上百人轮流拉车。够壮观吧,还有更壮观的呢,据说天子出殡,有千人在路上帮忙呢。想想看,天子的大房子,天子贴身的衣服就有上百套,外面棺椁四重甚至七重,外面再加以种种装饰,“池”呀“墙”呀“柳”呀“荒”呀,何等壮观。

 

第四步是陈明器。比起柩车装饰的奢华来说,明器的装备简直就称得上抠门了。明器是啥?是随葬的日用器物,古人说是“藏器”,又叫“明器”,后人大概以讹传讹,说是“冥器”,不过意思倒很贴切。为什么说抠门呢?因为伪劣到不堪使用,竹器瓦器根本用不起来,木器高低不平,琴瑟弹不出来声音,钟挂不了,弓箭虽然构件是齐的,可也仅仅能拉开,稍稍用点力可能就给拉坏了。你说这不是抠门是什么?你说这不是欺负死人不会说话是什么?其实你真的是用纸扎的元宝,现买的冥币或挨疯五啥的,倒也没什么,毕竟是烧给下面人用的,而这个明器是要放到坟墓里的。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据孔老夫子说,是因为如果做的质量很好,那就是让死人用活人的东西,跟让活人殡葬没啥区别了,也就是说,是出于一种人道主义。不知道在人殉盛行的商朝,那些明器是不是质量好些。

 

好了,祖先也一一告别了,灵柩也豪华装修过了,明器也粗制滥造出来了,接下来该把柩车开去落葬了吧。且慢,还有一场,不,两场祭祀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