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卷《通经致用的年代》 八十四   招魂与奠祭

(2013-07-24 23:15:48)
标签:

年代

第三

亡人

开始了

兔子

文化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前文说过,丧葬礼分为三个阶段,士丧礼,既夕礼和士虞礼。

 

先说去世之后,安葬之前的士丧礼,这个阶段可以归结为八个字。哪八个字?“吃饭穿衣,招魂哭泣”,也就是说,有四件事要做,给亡人吃饭,给亡人穿衣,给亡人招魂,为亡人哭泣。

 

听起来好象很简单,但其实不简单,因为人多啊。人有差别啊,比如同样的哭吧,亡人的儿女总该比别人多哭几声吧。何况有些阶段连国君都要来,国君来了,那仪式能省得了么。好啦,那就从头开始吧。

 

最开始,当然是某公“寿终正寝”。话说这个“寿终正寝”还是有来历的,因为古人平常并不是睡在“正寝”里,而是睡在“燕寝”。这个不是因为家外有家,而是“正寝”太正式了,是要正性情的,正式到不能在里面有那些不便启齿的俗事,所以白天可以去,晚上不能睡,除非是斋戒,或者生病了。斋戒嘛,一言以蔽之,那档子事,戒了。生病了,当然也无心做什么了。男人上半身是修养,下半身是本质,而“正寝”睡得是修养,“燕寝”里睡的可能就是本质了。可惜的是,一辈子倒是睡修养的时候少,而睡本质的时候多,难怪“正寝”也叫“路寝”,路过而已嘛。当然,开个玩笑,这个“路寝”的“路”,是一种旗帜,只有天子诸侯可用哦。但总而言之,“正寝”都是太高尚的所在,是平常不太可能睡的地方。

 

不过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故而临时抱佛脚,想到上帝那里有个好印象也是有的,所以人们往往希望“寿终正寝”。也就是说,如果病重了,多半就要搬到“正寝”里住。那些脑心血管有疾病的童鞋,就没这福气了,突然的亡故了,多半是做不到“寿终正寝”。

 

好啦,现在某公“寿终正寝”,第一步要做什么呢?

 

这位童鞋说什么?刨坑埋了?打出去,你白学了这么久的礼了,你直接刨坑埋了,对得起某公嘛。那位童鞋说什么?号啕大哭?有点接近了,不过还不对。

 

第一步当然是希望某公没有死啊。

 

所以你——毕竟是不幸的丧事,用第二人称似乎不太好,可假设你是穿越过去的嘛,穿越过去遇上这事的嘛,将就一下嘛——首先要验证他是不是真的死了,也许,他只是气息微弱,也许他只是气息极缓慢。于是你用一种叫做“纩”的极轻极薄象梦一样薄的丝絮,放在病人——你还不愿意称亡人只愿意称病人——的鼻孔上,只要病人还有一点点的气,那么丝絮就会飘动,你等了良久,发现动了一下,你惊喜了,回头发现这是你家小三那个小屁孩溜过来了,一阵风带起来的。你喝斥完你家小三,继续等待,整整一刻钟过去了,丝絮仍然一动不动。于是你知道,病人真的变成了亡人了。

 

可你在内心呐喊一声,不,我不相信。于是你接下来开始一种叫做“复”的招魂仪式,你希望病人的魂灵还在附近,他听到你的呼喊,就会回来。

 

你首先请一位“复者”,再找一套衣服,是某公穿过的,而且还能代表某公的,比如说士的爵弁服。把这套衣服搭在“复者”的左肩上,领子插到衣带里,然后就上房顶了。月黑风高之夜,“复者”向北拖长声音喊到“噢——”,对面山上一群狼也跟着叫“噢——”,对不起,这是练声。正式招魂开始了,“复者”继续向北拖长声音喊到“噢——某公,你回来吧”,要喊三声,喊完后,把衣服从屋顶上扔下来,下面的人接到衣服后,拿进屋子放到病人的身上,希望魂灵能回来。

 

这是华夏古礼中的“复”礼,楚地的招魂仪式可能更复杂一些,什么魂兮归来,北方太荒凉,路上有坑,山上有狼之类。但虽然人死不能复生几乎是一定的,这个仪式却不能不做,无法接受亲人的离去,必须这么做,才能接受这无情的现实。

 

第一步“复”之后,就是第二步“奠”。

 

说到这个“奠”,有童鞋就高兴的说了,我知道,我知道,这个“奠”大约是献花圈吧,因为经常看见花圈里有个大大的“奠”字。我要告诉你的是,你又错了。这个“奠”,和花圈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奠”其实是给死人吃饭。

 

给死人吃饭应该是祭祀啊,为什么叫“奠”呢?还是因为不忍心接受亲人离去的残酷现实,所以不愿意用对鬼神的方法来祭祀。如果用对鬼神的方法祭祀,要有专门的地方,还要有专门的“尸”——不是尸体哦,而是一个未成年的孩纸,静静的等着魂灵的到来。

 

可现在不行啊,现在一来时间仓促,虽然也病了好些天了,可还想着病人能恢复呢,谁承想就去了呢,二来病人刚刚离去,好象还在身边似的,怎么能用祭祀之礼呢。所以这时给病人吃饭,就是把俎豆神马的放在地上,放在地上,就叫“奠”了。

 

不仅病人刚去世时要“奠”,在落葬之前,都要“奠”。因为场合不同,所以名目不一,计有始死奠,小殓奠,大殓奠,朝夕哭奠,朔月奠,荐新奠,迁柩朝庙奠,祖奠,大遣奠等等。再穷不能穷丧礼,再饿不能饿先人嘛。

 

始死奠就是刚去世时的奠祭,就是把亡人在没死前吃的东西拿来放到地上,主要就是美酒,干肉和肉酱。

 

小殓奠当然是小殓时进行的奠祭,要复杂些,除了美酒,干肉和肉酱,还有整套的牲肉放在俎上,从外到内依次是髀,肩,肋和肺。

 

大殓奠更为丰盛,因为内容多,所以有个大席子,放在房间的西南角,面朝东。最北一排自西往东依次是装酸菜的豆,装肉酱的豆,装腊肉的俎,南边一排自西往东分别是装栗脯的笾,装干肉的豆,装小猪的俎,和装鱼的俎。最南边是醴酒。肉类本身也排列整齐,如骨头根朝前,鱼要整整齐齐排成三列,一列三条,鱼头全部朝左,鳍全部朝前。

 

朔月奠是大敛之后如果还没下葬,又碰到初一的话,也会奠祭,当然也很丰富。有一只小猪,鱼肉,风干的兔子肉,还有醴酒,酸菜,肉酱,黍,稷,也是各有位置。

 

其他的奠祭多半类似于此,总之,都比昏礼更为丰盛来着。

 

那么下一步又是什么呢?对,这位童鞋说得对,该哭哭啼啼了。可哭也是有讲究的,后面还有一系列的仪式,不可能一哭了事,那么该怎么安排呢?且听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