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通经致用的年代》七十八 长大成人之礼
(2013-07-03 17:54:54)
标签:
样子才算年代文化吉凶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现在终于到了古礼中最精彩最实用的部分了。
因为之前都是偏于分类和名目,现在则是具体的细节,对于穿越爱好者来说,仅仅知道个名目有毛线用啊,还是得有细节。《周礼》的“五礼”虽然内容多,可《周礼》包罗万有,志在天下,讲得都是国之大事,对于具体的仪式,反倒“观其大略”了。而《仪礼》就不一样,《仪礼》中的“八礼”,看上去好象是多了,其实是少了,因为《仪礼》,是给普通的小贵族,甚至普通的小知识分子用的,不需要大而全,更需要小而精。
《仪礼》是哪“八礼”呢?冠,昏,丧,祭,乡,射,朝,聘。各种版本顺序不太一样,这是大戴礼的顺序,刘向《别录》则把丧祭放到最后,郑玄说刘向这样放得好,因为丧祭是凶礼,理应在最后。有的版本还把这八种合成四种,分别是冠昏,朝聘,丧祭,射乡。顺序这种事,对于汉代的经学家来说,是灰常灰常重要的事,因为关系到各种阴阳五行上下尊卑,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倒不必那么较真。
先看冠礼。不管在哪个版本里,冠礼都是八礼之首。这是有意义滴。
因为冠礼是成人礼,意味着你拥有了成人的权利,你可以象一个大人一样去做事,象一个大人一样被对待。但同时,你也有拥有了成人的义务和责任,你必须顶天立地,你必须独立自主,做一个合格的儿子,合格的弟弟,合格的臣下,合格的晚辈,你不再是一个无责任的“孺子”。
冠礼一般是二十岁开始,比现代似乎更晚一点,但这并不是因为古人更笨,而是成人礼必须在能真正承担责任的时候,才能举行。举行了成人礼,而心智还不成熟,又承担不了责任,光玩虚的,有个毛线用啊。在周朝,六岁,开始识数,识一些名称,八岁,简单的礼节,九岁,天文历法,十岁住宿到外面,向老师学文字,礼仪,辞令,十三岁,学音乐,文舞,读《诗》,十五岁,学武舞,射箭,驾车。到二十岁,这些都学得差不多了,可以举行成人礼了。
好,现在你穿越到了周朝,然后从一个很小的孩纸一路学到了二十岁,该举行冠礼。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当然是通过算卦——那时候还没有老黄历可翻——选个好日子,良好的开端,才是成功的一半嘛。
第二步是提前三天通知亲朋好友,请他们到时来观礼,这叫“戒宾”。
第三步再次通过算卦,选一位担任仪式的正宾,因为是算卦产生的,所以叫“筮宾”。其他人即使不能来,这个“筮宾”千万不能缺席,为了郑重起见,也为了尊重起见,找好正宾后,提前一天还要再登门特别邀请。另外还得给正宾配一位助手,叫“赞者”,虽然这不是魔术,但流程很复杂的,助手是必要的。
第四步就是在家庙里,在列祖列宗面前,正式开始,要注意站位——其实是坐位,因为古代是席地而坐的,那些个地方,都会铺上席子。
怎么站位呢?好,假设你现在庭院里,南边是大门,北边是堂,就是大厅啦。大厅再往里,是房,堂房之间,两侧有厢房,东边叫东序,西边叫西序。在庭和堂之间,有台阶,东边的供主人走动,叫做阼阶,西边的供客人走动,叫做宾阶。院子的东边,有各种观礼的人,亲戚,诸子,诸弟,院子的西边第二个台阶开始,有三个有司,拿着三种帽子依次站着。正宾开始站在宾阶之上,你的老豆开始站在阼阶之上,赞者则在正宾稍北稍西的地方。你站在哪里呢?要看身份,如果是嫡长子,就是阼阶上面,表明你将要取代父亲在家里的位置,如果不是,对不起了,就要到堂北偏东了。
第五步,站位完成,开始加冠。记住,你有三种帽子。一种黑布帽子,其实就是一块黑布外加两根绳子。一种是皮帽子,一般用鹿皮缝的,有点象瓜皮小帽。一种是爵冠,听名字就知道比较高级,实际上也是贵族的标志物之一。为神马要用三种呢?因为你要明白祖先——不管你是穿越者还是原住民——创业艰难,最早他们只能戴块白布,祭祀时能戴上黑布,后来才有了皮帽子,再后来才有了爵冠,你也要学习祖先——不管你是穿越者还是原住民——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先难后易,先苦后甜,反正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加冠要加三遍。
从那块黑布开始加起。你先由赞者帮你梳头,对于穿越者,要记住你现在应该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飘逸的长发,要保持它的光滑和色泽,不要有太多头屑,否则此时此景,会糗大了的。所以推荐皂角,猪苓更好,切记,切记。好,回到正题,赞者帮你梳完头之后,用帛把你的头发仔细包好,后面的工作就交给正宾啦。
正宾先下堂洗个手——古人是很爱干净滴,然后上堂在你的席前坐下,把同样坐着的你的帛扶正——其实已经够正了,再从西阶下一级台阶,接过布帽子,走到你的席前。再一次端正你的仪容,再祝福你一番,“今天是个好日子,非常吉祥,我现在就为你加冠。记住,你不是小孩子了,要抛弃你的童稚之心,要培养你的成人之德,希望你健康长寿,幸福美满”,诸如此类吧。说完了,才给你戴上帽子,由赞者把你的冠缨系好。完成后,你要到房里,脱掉骚年穿的采衣,穿上青年穿的玄端服。记住,这个玄端服也不是最终穿的,只是和那个黑布帽子配套罢了,所以衣服也有三种。
换好衣服后,你走着台步来到堂上,面朝南,向大伙展示你成人的风采。接下来就是第二套和第三套,流程差不多,祝福的话虽然不同,但也类似。
再就是第六步,醴冠者仪式。神马叫醴冠者,当然是让冠者喝酒了,这是成人酒哦。你的位置变了,变成了堂的西边,不到西序的位置。还是由正宾向你敬酒,也是一些祝福,什么用甘甜的美酒祝福你健康安祥,什么请你下拜受觯,祭献脯醢和佳醴之类。你呢,就接过这些酒喝了,起身离席,答谢正宾让冠礼圆满完成,正宾当然还要再还礼,有来有往,才算礼毕。
这就完了吗?
完了?这只是个开始。你还得让正宾帮你取个字,成人都是有字的,小孩子才只叫名字。你还得用成人的身份见尊长,见亲戚,见国君,见各种长辈,只有见过他们了,你才是成人。
见尊长——比如说母亲,见亲戚——比如说姑姑,礼节是相似的,基本上都是过去后,你献上干肉神马的,母亲或姑姑拜着接受,你拜送,她们再回拜。
见国君,乡大夫——就是退居二线的官员,乡先生——反正就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礼节也比较相似。就是穿上合适的衣服,拿只野鸡,放在地上——你不能亲手交的,然后他们都要教诲一番。无非是,“我跟你爹老熟了,他这人有点满嘴跑火车,你可不能这样,一定要踏实”,“你爷爷那人非常不错,对人好,做事情也好,对国家还很忠诚,你也要这样哦”,“我是看着你长大的,你现在成年啦,要一心向善啊,你只有一心向善,才能越来越优秀啊,切记,切记”。
只有这些全部完成之后,才算是全部完成,主人,就是你那可怜的被乡先生背地里说坏话的老爹,要向正宾敬酒。敬完了,正宾回敬,然后再敬,最后还有五匹帛,两张鹿皮还有一些肉食相赠。
是不是很复杂?复杂就对了。复杂了,你才能印象深刻,你才能脱胎换骨,真正的长大成人。现在为什么很多人感觉高考结束后自己长大了,还不是因为印象够深刻,不过高考作为一种仪式,深刻是深刻了,却不能给人足够的教诲,所以虽然长大,却不算成人。难怪宋朝的司马光和程颐那些人,面对印度文明入侵后,传统礼仪废弃后的社会风气大感痛心,认为人情轻薄,根本没有责任心,没有公德心,“冠礼废,则天下无成人”,“故往往自幼至长,愚騃如一,由不知成人之道故也”。礼仪这些东西,大约还是需要的,不管是什么形式,即使在原始社会,也要有射死鹰,打死狼,或咬住箭的能力,还要有相关仪式,才算成人的。
顺便说一下,女子似乎成人得更早一些,因为和男子仪式类似的笄礼十五岁就可以进行,这或许是女子需要学的东东要少一些,而且女孩纸,懂事也要更早一些吧。
成人之后,就是成家,那么成家礼又是什么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