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卷《通经致用的年代》  三十七  古文经学之问世

(2013-01-17 00:10:36)
标签:

第四个

年代

博士

刘德请

刘余之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对于古文经学的问世,有五个人物非常重要。

 

第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孔鲋。孔鲋当年藏到祖堂墙壁的那些书,是后世古文经学最大来源。

 

第二个重要的人物,是河间王刘德。这个刘德啊,是景帝刘启和栗姬的第二个儿子,这个刘德也和刘野猪一样,据说是信儒的。

 

不过他这个信儒和刘野猪的信儒有那么点儿区别。刘野猪感兴趣的,是儒家那些封禅祭祀郊射等各种排场,儒家天地君臣父子等各种礼仪,以及儒家对他积极有为的支持,至于儒家经典里那些仁爱呀井田呀,他的兴趣似乎并不大。

 

而刘德的兴趣,则更近于“醇儒”一些。他做了哪些事呢?

 

一件是兴修礼乐。神马叫兴修礼乐呢,因为末世的时候,不是礼坏乐崩了吗,不是人跟人到了一起,也不讲礼了,也不讲理了,只讲利了吗?久而久之,礼是神马样子都没有人记得了吗?以至于几十个儒生到一起,也不知道谁对谁错,而让曹参果断跟了道家吗?现在就是要把这个礼弄弄清楚。至于乐,乐和礼是分不开的,礼的各种仪式,都有不同的古典音乐,这些音乐也没有人记得清,记得全了,所以也要把它弄弄清楚。整理好了怎么办,除了自己学习之外,都献给朝廷。

 

一件是搜集佚书。从秦火到景帝武帝之间,也有七八十年吧,礼乐那些东东光靠人,是记不全的,还得。毕竟世上不是只有一个孔鲋,秦朝文网虽密,但那些人在烧掉自己心爱的书,啊不对,烧掉自己的大毒草的时候,多少有点难过的吧,多少会有人从火堆里抢上几片书简,埋到土里,筑进墙里的时候吧。虽然其他人的书没有孔鲋来得多,但你有一篇,他有半篇,凑起来,也有点象回事了。收集好了怎么办,除了自己学习之外,也都献给朝廷。

 

一件是延请学者。最有名的,有两个人,毛苌和贯公。

 

这个毛苌很重要,是《毛诗》的重要传人,被称为小毛公,与之相对的,是他的老师,大毛公毛亨,大毛公之前有没有老毛公就不知道了。我们前面提到五经师承,今文十四博士的时候,没有提到《毛诗》,那是因为这个《毛诗》,是属于古文经学的。到古文经学的时候,才有《毛诗》《毛诗》的说法,今文经学时代,是没有《毛诗》的,以至于两千年后的今文经学大师康有为,还一口咬定《毛诗》和《尔雅》,都是古文经学开山人刘歆伪造的呢。

 

贯公同样比较重要,他是《左传》的重要传人。他的老师,是文帝时的大才子贾谊。这个《左传》,同样没有在今文十四博士的时候提到,因为它也是古文经学的。两千年后的今文经学大师康有为,也一口咬定,《左传》是伪造的,左丘明只写了《国语》,没有写《左传》,《左传》是刘歆根据《国语》写的一本伪书,连毛苌贯公这些师承记录,都是刘歆窜到史书里的。

 

可见刘德请的这些学者,多半是些搞古文的。这些学者,也被立为博士,不过是河间王的博士。

 

可见刘德是学术研究派,比较喜欢古文化,是学术控,和刘野猪的喜欢新理论,喜欢天人啊大一统啊之类的东西,是天人控,区别还是很大的。当然,刘德是个藩王,可以尽情搞学术,而刘野猪是皇帝,治国平天下才是正经事,至于学术——如果真感兴趣的话——也只能是爱好。

 

但不管怎么说,兄弟两人都是号称信儒家的,怎么说也是同道中人,应该惺惺相惜才对。可刘野猪却不这样看,刘德不仅搞学术,兴礼乐,而且自己也按儒家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克制,宽厚,仁爱,礼贤下士,当时的口碑甚佳。这让刘野猪非常愤恨,你真以为你是孔子,你是周公了?告诉你,你是周公,我也不是成王!

 

于是刘野猪扔过去一句话,我听说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后来做了一番大事业,兄弟,你好好努力吧,我看好你喔。这一句话,吓得刘德再也不敢妄图修兴礼乐,研究学术了,马上醇酒妇人,儒家刘德死了,浪荡子刘德来了,然后四个月后浪荡子刘德也因酒色过度因公殉职,岁数还不到五十。可见王侯之家,欺男霸女,醉生梦死,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兴修礼乐,可能更危险。

 

至于刘德的那些古文字写的书,献到朝廷之后,就送进了秘府,再也没有谁去翻阅它。而且,大概也没有几个人能看得懂——这又得怪那个杀千刀的秦始皇,刘野猪之后昭帝宣帝时候,据说只有那个善为妻子画眉的张敞能看懂古文字。

 

第三个重要的人物,是鲁恭王刘余

 

刘余同样是景帝的儿子,不过与另一个妃子程妃所生。他对于学术,似乎兴趣不大,而更喜欢盖大房子,修大花园,养宠物,玩赛马,所谓“宫事苑囿狗马”,当然,有时也听听音乐会。这些倒都是高富帅们常见的爱好,虽然刘余除了有钱有势之外,并不见得高,也不见得帅,而且还口吃。但口吃也没啥,开国重臣周昌还口吃呢,法家大佬韩非还口吃呢。

 

他之所以与古文经学经上渊源,并不是他忽然改了性子,爱上了学术,也不是他发现懂古文字也是获得妹纸青睐的利器,要知道张敞这时候还没有出生。而且张敞之所以成为理想丈夫,也并不是因为懂古文字,甚至也不是因为他为官清正贤能,不避权贵,而是因为夫妻恩爱,一个能每天耐心等妻子化妆的男人就够可贵了,而一个能每天耐心帮妻子化妆的男人,当然是男人中的精品。

 

刘余之所以和古文经学有很大的渊源,全是因为他的一个爱好——盖大房子。

 

刘余开始是淮阳王,到七国之乱后,改封到了鲁地,成了鲁王。到了曲阜之后,大兴土木,修了大大的宫殿,可还嫌小,要再大一点,再大一点。再大的话,就到了孔子故居了。要知道连秦始皇烧书归烧书,可也没有拆孔子故居,要知道连无赖儿刘邦,带兵打到曲阜,听得里面吹拉弹唱的礼乐之声,也废然而叹,决定一定要和平解放曲阜,一定要保留孔子故居。

 

可这个天杀的刘余才不管不顾呢,神马孔——孔——孔子故居,孔子是——是——是谁,神马级——级——级别的?二千石还——还——还是比二千石?凭神马和孤抢——抢——抢地盘,给——给——给我拆!

 

于是历时三百多年的孔子故居就这么被强拆了,这时孔子的后人叫孔安国,只是博士或谏议大夫之类的官,连两千石都不是,当然抵抗不了刘余的强拆了。不过,算是一点小小的回报吧,孔鲋当年藏起来的那些用古文字写的经书这下重见天日了。而且藏品十分丰厚,比如《尚书》吧,比当时所知的多出了十几篇。

 

虽是重见天日,可这时候,没有几个人懂得这些古文字,后来孔安国也把它献给朝廷,朝廷则也藏到国立图书馆——秘府里。直到很多年后,一个叫刘歆的人,把它翻出来。

 

所以这第四个重要人物,就是刘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