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通经致用的年代》二十 三色世界
(2012-11-07 22:03:03)
标签:
夏桀复兴宋体夏朝商汤王文化 |
分类: 讲史(那些逝去的美好) |
要达到董仲舒的王道,除了要以仁德治国,除了要以礼乐教化,除了要丰衣足食,除了要顺应阴阳五行天道神马的,按照那些方法来做事,还有些其他的内容。
比如立元神。无非是说国君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一言一行,都关系重大,一定要谨言慎行,安精养神,寂寞无为,如果什么话不知道该不该说,那就不要说,如果什么事不知道该不该做,那就不要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重用贤臣,兴修学校,日积月累,自然会有回报。什么是君?君者群也,就是大伙都服他,那才叫君。什么是王?王者往也,就是几个国家放到一起,大伙都愿意去他的国家,那他搞的就是王道,如果大伙都想离开他的国家,那他搞的就不是王道,光嘴上吹王道乐土,那都没有用,你就是把城池修得再好,也跟土块没什么区别,大难来的时候,那就跟粉似的,因为君与臣互相都不信任,父与子都互相怀疑,怎么能搞得好。而治国最根本的有三个,一个是孝悌,一个是衣食,一个是礼乐,分别对应天地人,也可以对应道德经济教育,这就是元神,或者说,是一个国家的元气。搞得好了,百姓对国家充满了感情,国家能不好吗?
比如考功名。无非是说对于官吏,一定要搞考核,能干的就上,不能干的就下。考核要根据绩效,而不是根据名声,名头再响,没有成绩,也不会提拔,名头不响,但做得好,也照样有赏赐。人口,耕地,收成,犯罪率,等等,都是地方官的考核内容,至于朝中大员,还要加上日食月食,各种奇怪天相天灾。越是低级官吏,考核就越频繁,讲短期效应,月月试,年年考,越是高级官员,考核就越不频繁,讲长期效应,三年才会总考察一次。而且官员要推荐人才,给定指标,并将被推荐人的考核,与推荐人的考核相对应,如果推荐的人才的确是人才,有年度最佳伯乐奖,如果推荐的人才不是人才而是庸才甚至败类,那么推荐人也被评上该年度最佳有眼无珠奖。
不过最为有趣的,还是三代改制论。
神马叫三代改制论?
就是说夏商周三代的那些创业者,虽然都实行的王道,但是具体制度却有明显的区别。
这个区别,是有必要的。因为他们是受命于天,而不是受命于前朝——前朝也不会心甘情愿把政权交给新朝的,为了证明受命于天,自然要把制度大改一番。就好比空降到一个单位的一把手,如果不烧上几把火,反而完全按照前任的办法来,又怎么证明自己是上面来的人,又怎么能让那些上蹿下跳,心怀不甘者悄无声息,不得不接受无情的现实呢,又怎么能让那些首鼠两端,徘徊观望者知道该听谁的呢。
就象商汤王的政权合法性,并不是来自于夏桀——对夏桀来说商汤王可是乱臣贼子哦,而是来自于上天。如果还完全按照夏朝的制度来,那不仅那些夏朝遗民,敌对势力会蠢蠢欲动,认为夏朝可能会复兴,就连那些升斗小民,也会认为现在还是夏朝,从而对新统治者心怀轻慢之心,因为制度还是夏朝的制度,官吏还是夏朝的官吏。甚至会有不臣之心,因为新统治者是通过犯上作乱取代旧统治者的,是缺乏政权合法性的,是临时的,除非你能告诉他们,是上天选择了你。周文王代替商纣,也是这样,周公的制度没搞定之前,不仅商朝余孽兴风作浪,就连管叔蔡叔都心怀不轨。
但是制度变归变,王道又不能变,就象董仲舒自己所说的,天不变道亦不变。那么变的都是哪些内容,又怎么去变呢?
这就是三统论。
三统的第一统是黑统,传说夏朝就是黑统。黑统的时候,一切都是黑的,衣服是黑的,帽子是黑的,旗帜是黑的,马是黑的,车是黑的,祭祀用的家畜是黑的,宝玉是黑的,乐器是黑的,人手是不是黑的就不知道了。总之,你一路走过去,会觉得自己生活在黑手党的世界。
黑统的时候,以建寅之月作为一年的开始,建寅之月是什么月呢,就是现在农历的正月,现在农历又叫夏历,就是这个原因。黑统的时候,以天亮作为一天的开始,以每个月初一的天亮,作为一个月的开始,天没有亮,那还是旧的一天。
黑统的时候,成人礼是在大堂前面的东西台阶完成的,婚礼,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