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厦大陈文捷
厦大陈文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17
  • 关注人气:7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14:《共享空间——关于邻里与区域设计》

(2012-12-23 11:40:24)
标签:

教育

分类: 读书笔记

《共享空间—关于邻里与区域设计》,〔美〕道格拉斯·凯尔博 著,吕斌 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http://s3/small/0020k4RIzy6KvFiuixs32&690

   

    这本书里关于地方主义和类型学的介绍虽然篇幅不大,但看了很有启发。此外,作者在任华盛顿大学建筑系主任期间主持和参与的设计专项组的五个邻里与区域共享案例也很有启发性。

 

  • (Pviii)题目中的词语是本书中被筛选得最为慎重的词语。之所以命名为“Common Place”,是为了能够让读者产生不同层次的理解。“Common”一词有很多含义,从“共有的”到“熟悉的”,从“原生的”到“普通的”。……,如果将这两个词合并起来成为“commonplace”,就会得出一种完全不同的解释:“一般的”、“不值一提的”甚至是“平庸的”。这种双重含义对于本书是很有意义的。——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事情就是一般的、不值一提的和平庸的,但正是这些事情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共享空间,Common Place或commonplace,随便怎么理解都行,就是一个看上去一般的、不值一提的和平庸的,但却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地方。要理解这一点,对于设计师来说,是真正困难的。
  •  
  • (P12)使用能源利用效率更高的房屋设施是非常重要的,但相比之下改革现有的交通系统的任务显得更为紧迫。——现在很多人喜欢谈论所谓绿色建筑,殊不知这仅仅是一个技术手段而已。先进的技术可以帮助人类,也可以消灭人类。就像发明原子弹一样,以为可以一劳永逸消灭战争,结果却因为惧怕其同归于尽的后果,而自缚手脚。
  •  
  • (P14)国家的政策是通过提高机动车对燃油的使用效率而不是通过降低城市向郊区蔓延的速度来控制燃油的消耗量。——这种做法就像前面提的绿色建筑,或者指望城市快速路建设能缓解交通压力一样,仅仅依靠技术,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现代城市和建筑的诸多问题,根本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不去寻找病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会导致病症加剧。
  •  
  • (P25)与欧洲人相比,美国人通常偏好更大的住房——不仅是因为美国有充足的土地和建材资源,也因为美国人认为美洲大陆在各个方面都比他们的宗主国大。美国人能够维持这样的住房标准是因为这里的土地和自然资源丰富而且没有过多的来自环境方面的压力。现在,这些原本宽松的条件变得紧张起来,中等收入的家庭,特别是那些正在为自己的第一套住房而四处奔走的家庭在为无法凑齐首期款和偿还住房贷款而担忧。在一些地区住房占有比率已经出现了危机。但真正的危机不是经济危机,而是预期危机。美国人因为好运气就单纯地期待良好的经济形势,以为努力工作、遵守规章和资源充足就可以期望拥有大房子。对于任何一种标准,包括对于那些更富裕的国家,这些期望值都太高了。我们需要适当地降低人们的预期。——是这样的。美国尚且如此,人口几乎五倍于美国的中国就更是这样。中国的国土面积与美国相同,且不说中国有大半面积不适合大规模居住,即使按照美国同一标准,难道中国的国土使用率不应该是美国的五倍吗?我们的城市、大学和住家有什么理由那样的铺张浪费?遗憾的是,我们许多设计师为虎作伥,利用自己的所谓专业影响,为那些居心不良的地产商摇旗呐喊,人为地抬高人们的期望值,这实在是太糟了。
  •  
  • (P29)那些使得一座建筑具有地方化特征的东西,远比那些使建筑普遍化的东西可贵。——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句话越来越认同。我觉得还应该补充一点,对于设计师来说,那些能够使一座建筑具有地方化特征的设计,远比那些使建筑普遍化的设计要困难,困难得多。那些随便在建筑上加上一个不伦不类的大屋顶,就敢宣称是继承嘉庚风格或者闽南,这样的设计师,如果说他们无耻可能有些过分的话,至少也是无知和无能。

http://s2/bmiddle/6d7f2c32gd179804e4721&690

  • (P60)当代的安藤忠雄、伊东丰雄和其他的日本建筑师们的作品是强力而精致的设计之典范。但是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建筑设计对建筑的背景环境不屑一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失去了生命力。值得庆幸的是,这种对建筑完整性执著的追求经常能够在那些比较僻静的地方得以实现。——“比较僻静的地方”,说得真好。那些自以为是的建筑实在只能是生存在这样的地方的。流水别墅、朗香教堂不都是这样的吗?……,这种“贬低背景环境”的态度产生了精美的单体建筑,但也导致了东京和其它的日本城市中城市肌理发展的无秩序状态。这些直指的(self-referential)作品,与欧洲和北美同类的作品一样,通常是在国际期刊和建筑史年鉴上,而不是在当地的邻里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前些天,有同学不满我亵渎了他所崇拜的大师们,争辩说他们都是“公认的”大师。是“公认的”,但只是在一个专业的小圈子里。建筑师更应该在城市中,在邻里中,在普通人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只有作品能够经得起大众的批判,经得起大众的挑剔,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建筑师,才能够配得上“大师”这个称号。
  •  
  • (P65)限制是自由的根本。……,一张白纸也许会受到一位艺术家的喜爱,但也能够让一名设计师止步。——要让学习设计的学生明白这一点,是最难的。没有限制的自由必定是破坏性和灾难性的。
  •  
  • (P74)类型学家们承认每一个设计上的难题都表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和全新的科技机遇,但是他们也知道人类的天性和需要并没有发生变化,人类的居住环境中的气候或地理条件亦然。他们还坚信文化的连续性比不断的变化更适合于人类的发展。因为不同的类型代表了不同的起源,向类型学的回归就是人类要去发现纯粹和持续的一次尝试。这样,在人类社会无休止的进步过程中就保留了传统。类型学家着眼于设计问题是如何在历史上被解决的,特别是在相似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中。他们参观当地有代表性的建筑和图书馆,丝毫不觉羞耻地从历史书中汲取知识。他们要弄清楚当地是不是有一些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规范或标准的建筑类型来解决这里的建筑设计问题。——以前对建筑类型和传统的理解是片面的和僵化的,错误地把类型和传统等同于守旧。诚如此处所言,人类的天性和需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过去几千年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人类发展变化的文化传统和类型在今后仍然是有益的。历史和现实是人类进步的两条腿,缺少任何一条,都难以向前迈进。
  •  
  • (P75)建筑的类型是一种标准规范,一种抽象概念,而不是一座真实的建筑。
  •  
  • (P79)人类有两种性别和基本的身体类型,但在同一种类型中却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模型。我们每年都要面对成千上万的面孔,不但可以感觉到细微的差别,还在不知疲倦地观察着彼此。让我们感兴趣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差别和表面的细节,而是隐藏在外表下的内在,就像建筑表面的不同预示了它们内部的差别一样。在同一个主题下的变化能够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那些认为类型学使建筑变得无趣的人没有意识到人们在辨别细微差别和细节方面具有难以想象的巨大潜力。——只有贫乏的想象力,没有贫乏的世界。
  •  
  • (P81)类型学的建筑设计不会像现代主义那样在建筑环境中造成视觉混乱。同一类型的建筑在时空上能够彼此呼应,对于市民和旅游者来说城市会重新变得易于识别和理解。城市的重要性并不是体现在它们是由新奇的、令人兴奋的建筑物组成的让人屏息的集合体,而是在于它们是由各种各样的易于理解的建筑所组成的,这些建筑包括大的和小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普通的和里程碑式的、引人注目的和不那么醒目的。当城市对于市民来说是可理解的时候,城市就可以重新推动文化与社区价值的记录、法制化与传播。——让市民理解,这很重要。就像拉斯金说的,一个只能让少数人理解,让少数人感动的建筑,即使它是天上的仙品,也不过是无聊的东西。
  •  
  • (P81)类型学是不是掩盖了建筑创新的光芒?不,它只是对建筑的创新有所限制和改变了创新的尺度。就像许多其它的指令性体系一样,类型学实际上鼓励了那些更有条理的创新活动。它鼓励设计者们能够产生真正不同的变化而不只是在形式上做一些肤浅的、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的发明创新。——以前对类型学的态度确实就像文中批判的那样,觉得是一种对设计创新的限制,现在看来,实在是一种避重就轻的态度。设计活动就像其它学问一样,只有建立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才会有真正的创新。英国军事理论家李德·哈特的代表作《战略论:间接路线》开篇就引用了据说是俾斯麦的一句话:“愚人说他们从自己的经验中学习,我却宁愿利用别人的经验。”为什么这么说呢?李德·哈特认为,“历史是一种普遍性的经验——这不是某一个人的经验,而是许多人在各种复杂多变的条件下,所产生的经验。”这样的经验当然比个人的有限经验具有更大的广度、深度和包容度。今天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历史和设计理论,不愿意从历史和设计理论中学习,这实在是很悲哀的事情。
  •  
  • (P82)传统的街区由属于同一类型的房屋组成,它们有相同的体量和建筑基底,但在建筑的细部装饰上千变万化。现代主义风格的街道上是多样化的建筑,体量和基底形状都互不相同,但每座房屋的窗户、植物修剪和车库都是一样的标准化设计。——大丈夫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P97)办公园区内的美丽风景和独具特色的水池看上去固然漂亮,但是这些园艺的装饰掩盖住的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荒芜。……,在环境方面,用草木茂盛的风景和美丽夺目的标志来装饰依赖汽车的办公园区就像在有毒、恶臭的垃圾堆上洒香水一样愚蠢。——这个比喻非常贴切。
  •  
  • (P102)尽管我们可以说无论如何工业应当搬到城市甚至乡村之外,但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应当是一个多样化的城市。一个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城市在拥有精彩纷呈的居住、商业、科研和娱乐设施的同时,也需要一些生产和制造功能。——不能简单地将现代工业等同于环境污染,事实上有很多现代工业是污染很少的(实际上,摩天楼才是城市的主要污染源),并且现代工业并不是一定需要集中的大工业园区模式,这种模式对人性的摧残从去年的富士康几十连跳就可见一斑。
  •  
  • (P113)必须更多地进行零碎的、折衷的填充、修补式的开发计划,无论是在城市中心、城市邻里、郊区、新城或小城镇中都是如此。——即所谓失落的空间再设计。尤其是城市中心区的失落空间再设计,通过这些虽然零碎但为数众多的区域再开发,可以调整原有的不合理的城市功能布局,使工作、居住、生活、学习走向平衡,有效减轻远距通勤交通对道路的压力,降低车行的比重,同时促进城市居民的交往、交流。建筑设计教育应该跟上这个步伐,不能再将主要精力放在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建筑课题上。
  •  
  • (P279)房屋土地所有者的权益是一种社会契约,并不是不可剥夺的、绝对的、自然的和上天赋予的特权。如果我们要对房屋土地所有者的每一项损失都进行赔偿,那么也就应该对他们的每一笔收益征收税款。——对失落空间的开发必然会遇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必须要使每一个人意识到没有人有权力无限制地占有本该由这个星球上更多的人共同享有的权益,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