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鲁特--Beirut 最初叫“阿什特里特”,其意为“爱和美的女神”,后改称叫“贝鲁特,是因在古叙利亚语,腓尼基语和希伯来语中,Beirut系”多井之城”之意。该城是古代居民在一片不毛之地--水源缺乏的地方建立起来的,当时为了解决饮用水与灌溉农田用水的问题,人们在沿城墙边缘地带挖掘了许多水井,久而久之,人们便习惯称这个地方为“贝鲁特”,最后终于取代了“阿什特里特”这个名字。现今在贝鲁特市内,仍可看见一些古井的遗迹......。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Beirut)人口180万,居民1/3为逊尼派穆斯林,其他的是亚美尼亚正教、东正教,天主教,什叶派穆斯林等。
黎巴嫩的少数民族有亚美尼亚,巴勒斯坦,叙利亚人。虽经内战创伤,贝鲁特仍是黎巴嫩乃至整个中东的文化中心。
乘缆车上圣母山顶观赏教堂,俯瞰贝鲁特风光。
圣母山--山顶上恢弘壮美的大教堂与博爱的耶稣
建筑楼宇中亦有教堂。据说贝鲁特的体育休闲费用和空置房屋租金以及电费水费等,亦在中东地区最高。
驰名于世的贝鲁特美国大学
(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创办于1886年,不仅是黎巴嫩最好的大
学,而且也是中东地区最富盛名的大学,号称“中东的哈佛”。
黎巴嫩全国有4所大学,在贝鲁特就有3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大学。
贝鲁特的美国大学系美国在国外最大教育机构。阿拉伯国家很多高级官员都毕业于这所学校。此外首都还有美术学院,国立音乐学院等许多专科院。贝鲁特为世界许多地方输送了不少医生、教授、工程师和实业家。
贝鲁特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发展,成为了中东金融、旅游和新闻中心,并以转口贸易出名。有东方巴黎美誉。
但是,由于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导致社会关系更加紧张。这种紧张关系又因1948年后,数以千计的巴勒斯坦难民涌入而愈增......。
由于地理位置好,交通设施优越,使贝鲁特在黎巴嫩独立后不太长的时间内,一跃成为中东地区规模最大、最兴旺发达的商业、金融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
贝鲁特现仍是中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贝鲁特港口是地中海东岸最大的港口,港区面积66公顷,港深15至18米,10万吨级货轮可直接靠岸装卸货物。
贝鲁特以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著称于世,它是现代阿拉伯文明复兴的摇篮之一。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腓尼基人就已定居在这里。到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占领了这块地方。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殖民当局把这个地方变为统治黎巴嫩和叙利亚的中心。黎巴嫩共和国于1943年独立后,贝鲁特成为首都......。
黎巴嫩明星
Elissa
演唱的歌曲
黎巴嫩的王菲--流行乐坛天后Elissa(艾丽莎),系中东家喻户晓的巨星,她曾获“最畅销阿拉伯女艺人”之称,并早已成了中东情歌的代名词。(艾丽莎与华语乐坛歌后王菲,皆是各自地区百事可乐代言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