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马拉--蒂卡尔古城遗址相遇的学生
危地马拉的东部地区在洪都拉斯和伯利兹之间,完成了蒂卡尔古城遗址“到此一游”,午餐后去往毗邻危地马拉蒂卡尔的洪都拉斯边境小城科潘,将继续玛雅文化圈的参观(科潘玛雅遗址)。
路过了,经历过了,邂逅就是缘分,无论时间长短,总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情感链接...,辞别了危地马拉首都,安提瓜和蒂卡尔,去往科潘路途上仍不忘狠狠抓拍,小动物的旅行记录,又“污染视觉”,小抱歉哈...
"蜻蜓点水"了著名蒂卡尔古城遗址,原路返回景区门口,一路行进在热带雨林中,很“东南亚”感觉....
危地马拉佩腾低地地区--清丽的佩滕伊察湖 一隅

穿行在危地马拉东部乡村,农舍,教堂,统统咔嚓!

危地马拉东部乡村风光
在中美洲地区的6个国家中(危地马拉,百利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尼加),只有危地马拉生产小麦,且生产的小麦主要为软麦,蛋白含量为10%~11%,湿度较高。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危地马拉成为了中美洲最大的,发展最为迅速的小麦市场。
玛雅人民居
危地马拉政府主管农业的部门是:农业、畜牧和饥饿部(ministry of
agriculture,livestock and hunger),危地马拉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

小动物有宗教建筑情结,一见教堂清真寺,无论大大小小都欲咔嚓!
比较原始味的自然风光,草场,牧场?没有人工地刻意打造,反倒更显本真的质朴之美......
盎然之绿的木瓜园?危地马拉亦是水果很丰富。

危地马拉的长途客车很“人性化”:开往郊区的客车,按照行驶的各终点而异,其车身色彩不同,由此可避免中途上错车,乘客大都知道自己该去的目的地的客车颜色,就不至于急匆匆瞎追赶而白跑一阵......。

危地马拉主要农产品有甘蔗、香蕉、咖啡、小麦、玉米等,但却是一个粮食赤字国家。其家禽业在过去15年中发展迅速,禽肉由于价格低廉和供应充足,已经替代牛肉成为最普及的食用肉类。
据危地马拉人权状况不佳,军队一度对原住民玛雅人进行过近似种族灭绝的迫害,仅1982年9月就有数千玛雅人惨遭杀害。1983年起危地马拉政府逐步减少迫害原住民,国家重启民主化历程,1985年重新举行了大选,但危地马拉全国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至今依然未解决...。危地马拉国民人口有1260万(2007年)。
而今,仅占1%的少数人却拥有危地马拉60%以上的可耕地和财富。
玛雅人种植玉米的历史和亚洲人种植水稻的历史一样长,7000年来,玛雅人一直以玉米为主食。如今最常见到的传统食物是玛雅人的玉米饼。
危地马拉中部的高原也是危地马拉的文化中心,高原地区海拔约1300到1800米,全境分布有37座火山。
网上将危地马拉列为“致命的旅途--全球10大危险城市”之一,理由:危地马拉政府和警察的腐败给各种犯罪铺平了道路,加上贫富差别很大,暴力抢劫等屡见不鲜,其腐败深入到了首都大街小巷...,结论:不适合旅游...。小动物匆匆而过,没亲身验证那些“危言耸听”的真实与否,是庆幸?还是遗憾?...
一本美国《地理杂志》上对于必做的三件事这样写道:
要么戒烟,要么减肥,要么去参观玛雅。
戒烟,减肥都与小动物无关,
咦?是神旨要我去亲近玛雅的么?
阿门!
(流水账式龊照拙记)--
谢谢捧场! 吉祥如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