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美女正专注吟诵“哈菲兹”的诗歌--哈菲兹陵园
(伊朗南部的)设拉子市民总是骄傲地以“诗人故乡”来称呼自己的城市。因为,伊朗最伟大的抒情诗大师哈菲兹,以
《果园》和《蔷薇园》等流芳千古的诗歌而著称的诗人萨迪,都诞生并安息在设拉子,这里曾经是波斯帝国的中心。这两位诗人之于波斯,犹如李白和杜甫之于中国。
哈菲兹的著名诗歌集《《哈菲兹抒情诗集》, 整部诗集都洋溢着对个人精神自由的执著追求,这是哈菲兹诗歌的魅力所在......。
在设拉子这座“哈菲兹陵园”中,可亲身感受到哈菲兹诗歌能对伊朗全民有如此之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哈菲兹已成为伊朗人的精神导师,人们通过读他的诗净化心灵、升华灵魂。
入园回望哈菲兹陵园大门,外观不起眼,一进来却是很大漂亮园林,丰富植物,炎热天中好凉爽。
哈菲兹的陵园不仅是各国游客来伊朗旅游必访景点,亦是伊朗人以及当地人顶礼膜拜的精神圣堂。
哈菲兹陵园--环境清幽,静美,散发浓郁的人文气息,其陵墓穹顶塑成了苦行僧帽子的形状。
走近陵寝即可看到来自各地的伊朗人在诗人棺木前虔诚默祷,伊朗人对哈菲兹的敬仰是一种超越了对诗歌的热爱而上升到了宗教式的崇拜。看看这文艺范儿美少女正在墓旁专注诵读哈菲兹的诗集...。
伊朗人顶礼膜拜的伟大诗人哈菲兹,(1327—1390)出生于伊朗设拉子一个商人家庭。他勤奋好学,博闻强识,自幼就能背诵《古兰经》。(“哈菲兹”一词的原意即为“能背诵《古兰经》者”),在青年时期,他的诗作便被人们争相传诵。《哈菲兹抒情诗集》激情饱满,语言隽永,律动优美,是波斯古典诗歌的一个高峰。

美女展示的就是《哈菲兹抒情诗集》
在陵墓静静地默读哈菲兹诗集
花木繁茂的陵园幽静清丽,据说哈菲兹陵园是伊朗所有旅游古迹中游客最多的名胜景点......。
前来拜谒的人们络绎不绝。他们总要来到墓碑旁默读古兰经为诗人祈祷,之后便在美丽庭院的角落里或独自、或结伴诵读哈菲兹的诗句...。

伊朗诗圣---哈菲兹名诗的碑文。在伊朗,对古典诗的热爱并不限于知识分子,哪怕是识字很少的农民在日常谈话中也会不时引用经典诗句,诗歌早已深深植入了伊朗人的血脉中。
哈菲兹的神秘主义抒情诗有很强的哲理性,伊朗人在日常生活中每当遇到就业、婚嫁、出行等重大事件时,常常用哈菲兹的诗文占卦。
哈菲兹幼年丧父后生活困苦,一面谋生一面求学,对神学和阿拉伯文学尤感兴趣。少年时开始写诗。20岁时在抒情诗和劝诫诗方面崭露头角,受到世人注目。巴格达宫廷曾邀请他进宫赋诗而遭拒。
1387年,(征伐波斯的帖木儿占领设拉子时)哈菲兹已沦为托钵僧,两年后去世,安葬在设拉子郊外的莫萨拉附近,就是这座哈菲兹陵园。
又见很波斯的园林,对面是哈菲兹陵园里的图书馆。
叽叽喳喳的一群中国游客入内后,靓妹只好从陵墓移到图书馆旁继续吟诵手中的《哈菲兹诗集》...
哈菲兹一生共留下五百多首诗。他的诗对封建专制和宗教偏见进行揭露和嘲讽,对贫贱的人民寄予深厚的同情,他咏叹春天、鲜花、美酒和爱情,呼唤自由、公正和美好的新生活,感情真挚、联想丰富、寓意深刻、富有哲理,充满浪漫主义精神,被公认为波斯抒情诗的高峰。
很投入地在吟诵《哈菲兹诗集》的伊朗靓女...
哈菲兹的作品不仅在波斯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欧洲文学也有很大影响,18世纪德国最伟大的诗人歌德受哈菲兹的诗集激发创作了《西东诗集》。早在18世纪中期,哈菲兹的作品就已被翻译为拉丁文传入欧洲。很多大诗人诸如普希金,莱蒙托夫,叶赛宁,爱默生以及尼采,丹纳,黑格尔,恩格斯等哲学家都赞誉过哈菲兹。印度在2004年发行过纪念哈菲兹的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