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巴革命胜利后,卡斯特罗领导的政府在国内实行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和没收国外资本与大企业等重大措施;对外高举反对外国干涉、维护国家主权的旗帜,遭到了美国的敌视和反对。但古巴不畏美国对其进行的政治颠覆、经济封锁、外交孤立,乃至组织雇佣军入侵---妄图扼杀新生革命政权,卡斯特罗引领古巴特立独行走过风风雨雨,成为今日世界奇葩!

哈瓦那市中心的写字楼之一,晨昏与午餐时间出入着衣着职场化的白领上班族们以及大机构职员。
古巴哈瓦那的写字楼和医院之一,通常古巴硬件方面--建筑外观不起眼,但绝不可小觑其服务态度与医术。
古巴政府收取低价房租,对城市居民的食品和基本生活用品实行低价定量供应。从学前教育直至大学毕业,学费和书本费全部由国家负担,18岁至24岁的古巴青年中50%是大学生,全国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古巴的基本生活供给显然依然是全部凭票,凭票供应的物资价格很低,但数量极其有限。

新建的政府部门官员住宅
普通民宅之一

在建中的古巴军队部门干部的住宅

一个家庭旅馆?古巴民居喜欢放置这样的摇摆椅。
乡村民居---各有特色

著名作家海明威初到哈瓦那时,就下榻在哈瓦那老城区的这个叫做“两个世界”的饭店,在这里完成了《丧钟为谁而鸣》。

酒店大堂里----海明威当年生活在古巴的照片展示

海明威当年的哈瓦那长期住处是维希亚小庄园,现在已成为博物馆。哈瓦那西部小海湾畔还有海明威海洋公园,海明威的不朽名著《老人与海》就是在此写成。
大概正是古巴丰富多彩的音乐、舞蹈,加上热情好客的民族个性和迥然有别的意识形态,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名人。海明威曾经说过,“我热爱这个国家,就像是在自己家里一样。除了出生的故乡,此处是命运归宿的地方。 于是,哈瓦那成了海明威选择的命运归宿地,他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22年。

“两个世界”饭店的大堂,永远都有音乐在演奏...
参观“两个世界”饭店的各国游客
哈瓦那老城区---西班牙广场上的雕塑

由于古巴几乎没有被商业化,且无极端的贫富差距,也就没有滋生仇富心理的土壤,所以社会比较祥和,稳定,普通古巴民众对待游客都很友善......

阳光灿烂的古巴老城区--殖民色彩浓郁的建筑
古巴的医疗卫生保健水平已跃身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其医疗水平之高,举世公认。现在,就连一些美国和欧洲人都借到古巴旅游之机而到古巴看病,甚至作大手术。就连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治疗癌症也选择古巴。

古巴人口1125万,国土面积十分狭小(110
850平方公里)、且是由1600多个岛屿组成的岛国,加之长期受制于美国等西方列强的严密封锁和挤压,故可谓是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危机中谋发展。

哈瓦那--石头砌成的海岸筑成蜿蜒的滨海大道“马雷贡(malecon)”。这条著名的情侣大道从哈瓦那的老城一直延伸到新城...
马雷贡大道西端尽头是代表殖民历史的莫罗·卡瓦尼亚城堡,东边却是鳞次栉比的高楼,代表哈瓦那的新貌

古巴--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美国长期的经济封锁,民众维持日常开支多有困难,但凭借78.3岁的预期寿命和99.9%的识字率,古巴的人类发展指数多年来一直维持在高水平。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研究报告指出:古巴是全球唯一个已实现社会、环境、经济多方永续发展的国家,政府保障民众享有较平等的收入、教育和医疗的权利。
以上小动物龊拍,谢谢捧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