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巴西部---喀斯特风光
早年世人皆知的古巴糖,原本在古巴出口第一位,如今因经济结构的改变而已逐渐式微,而今是:
古巴的出口产品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镍,从2003年到2007年,镍上升到出口列表之首;第二位是生物技术
,
医药和医疗设备;第三位是烟草;最后一位是糖。
古巴地处热带,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湿度达75%,
平均气温徘徊在 22.6℃ - 27.6℃ , 平均雨量超过
1000毫米,古巴具备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
但其总人口大约 1100 万人,人均耕地 0.32公顷,只有 6%的人口直接从事农业耕种。

古巴多见这样的原生态风光

几分可爱的农舍茅屋

东南亚国家亦常见的热带田园景色

有色彩感的乡间民居
乡野农舍--各显特色

古巴在可持续农业、本地发展、土地改革和粮食安全等各方面具有独特的经验:
○ 减少对外部农业生产材料的依赖和促进本地生产材料的投入,以生态多样性为基础的耕作方法
○
建立在本地的潜力和本地创新
○
实现了制度化和普及程度高
○ 强调以社区为基础的行动,参与和管理
○ 促进传统知识和科学知识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 为农民建立表彰和嘉奖的激励机制
○ 创建网络之间的各种项目,虽然在这方面有继续的挑战
○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

古巴的乡村公路

古巴的气候条件培育了多样的热带植物,有超过6,500种种子植物。东部的森林尤为广阔,有王棕等棕榈科植物30余种。盛产贵重的硬木,有桃花心木、红木、檀木、墨水树、古巴松等。古巴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2011年达25%。

随拍乡村小卖部

古巴的风景线--(雪茄烟)烟草晾晒房
经过一个村落与小卖部

古巴政府以社会主义原则实施计划经济,大部分生产资料由国家控制,并且大部分劳动力为国家所雇佣。
因而古巴维持着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但多年来贸易逆差较重,偿还外债能力有限。

公路上什么车都可以跑---拖拉机

两轮马车也可上大公路欢跑

古巴国民乘坐的长途客车。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与否,无疑路况--车辆的多少是一个风向标。古巴公路显得清寂,大概低薪水也限制了人们的远距离移动半径吧!所以,路上行驶的车辆少,更难得一见长途客车。不过,古巴亦如同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以及一些中东或其他欧美国家一样,人们经常可以在公路上免费搭车或蹭车(无论距离长短),这也反映出了整体的社会性友情温度很高,看到一路都有不少古巴人在路口或立交桥下等待搭顺风车...。

这像枯叶一样的树木西班牙语音译念做“弗兰波杨”(亲,在中国叫啥花?),透过旅游大巴前面带色挡光玻璃望去,哦哟!好似生机蓬勃的秀美春花!
朦胧地乌瞰古巴的农地---有些几何美...,农耕也可打造出一种文化,艺术...

古巴维系一个双货币系统,薪资与市场(古巴本国人民)主要使用古巴比索(CUP),在旅游经济中使用与美元等值的可兑换比索(CUC)---叫做“红币”。好比当年我国外国游客使用的外汇卷。比值为:1::24
比索
一般认为古巴一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或“好地方”之意。(但古巴粮食多需进口)。

双牛拉车---在雪茄烟草地干活
由于古巴没有搞国企为核心的工业化,从而没有形成国企剥削社会经济的阶层,且国企阶层的权力范围较小...,因而使卡斯特罗为代表的古巴“特权者”能保持廉洁,比起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古巴共产党显示出务实的一面---为人民服务。 所以卡斯特罗也被认作是一位“明智的独栽者"......。
(多半车拍,质量抱歉!)谢谢捧场,吉祥如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