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莱湖一带的少数民族以掸族为主.

每年9月--10月上旬,茵莱湖便分外热闹---一共三周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水上喜庆庆典"筏祭",神圣的佛像被化身而妆扮成硕大的黄金圣鸟装载于大船上,巡游茵莱湖上以及湖岸村庄,同时举行划船比赛等庆祝活动,届时,整个茵莱湖居民以及周围人们全都盛装前来观看,也引来国内国外众多游客来此观光欣赏...。
茵莱湖的旅游名片之一---单腿划浆.这样可腾出双手自如操作,或捕鱼. 茵莱湖的清晨气温较低,中午日照温暖,类似中国大理洱海的气候与感觉...。很舒适,好惬意!
插有竹竿表示其他船只不能驶入,那里有菜地以及水生植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居住水上,也能够"艺术地诗意地生活",茵莱湖水上村民在湖上建造了不少浮岛,自给自足提供蔬菜并养护天然的和人工种植一些水产品.
喂食海鸥的村民们
水上巴士.主要穿梭于水村和岸边的鸟水乡,那里有陆地最大的集贸市场以及宾馆客栈等.
我等游客也是租这样的船,规定一条船4个人,包船价格是一条船一天15000缅币,相当于人民币120元左右,(每个人也就20,30元人民币,很便宜).船主自己得12000元缅币,3000给客栈老板,因为我们游客租船一般是委托客栈老板.其实完全也可以自己在码头附近找船东,他们自己的船不经过别人介绍,你可以与他谈价12000元缅币一天,而且可以不走外国游客的常规旅游线路,让船东带你去更原始的水上村落观光。
水上度假村,欧洲团队游客通常住这里,背包客一般住在茵莱湖旁的鸟水乡的客栈.你也可住这里观赏美丽的日出日落.目前水上浮岛上也有几家客栈,但没热水供应,待明年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后想必住宿的游客会增多...
晾晒的竹皮,用于编制日常用具.茵莱湖水上居民渔民主要是叫做“茵达族”的少数民族,其周围湖岸或山区还有其他少数民族。水上集贸市场每周定期才有。
湖上浮岛之一,美丽澄净的湖水与温暖的阳光养育着水生植物.有些丰富的水上植物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叫不出名字.....茵莱湖---美得富有特色的准高原风光湖泊,令人流连忘返......
茵莱湖有名的淡水鱼,鱼鳞很细很细,一看就知道味道鲜美,(好似新疆喀纳斯布尔津河的冷水鱼,鱼肉极嫩),的确,准高原的冷水鱼特别鲜嫩,适合油煎连鱼刺一起吃.差不多人民币10元一串---5条半大鱼,小的可能扒堆卖吧!在茵莱湖岛上市场买来,午餐时,让餐馆帮忙加工(10元左右加工费)非常非常非常好吃!
缅甸茅屋竹舍与老挝或云南少数民族住居很相似,一切材料源于大自然,质朴,简单.......
浮岛上既有居家,也有西红柿菜地,村落田地交错点缀湖上.每个村落都有水道通往大湖.看到孩子们,我在想:他们可以上学吗?那么大的茵莱湖呵......
在我眼里,住在水上也莫非不乏几分童趣与浪漫?---出门划船,夜枕湖水入眠,半夜里能听到些什么呢?...(有朝一日能够住宿在这些普通民居里体验一下别样的水上生活该多有情趣呵!...)
这些水上村落里有不少民俗工艺的手工作坊,例如,(当地人喜欢的卷烟---手工卷烟作坊,打铁坊---制作铜铁类工艺品以日用品;织布访;木雕,漆器,竹编等等。不但茵莱湖居民,缅甸的手工艺术品传统悠久,世界驰名的珠宝生产国之一的缅甸,自然能工巧匠大把,(看到仰光国家珠宝博物馆的纯金展品---过去缅甸皇室皇族的用品以及穿戴物等有的简直精巧之至!我少有看到那么精湛的手工纯金制品。)
水上村落的民居外观较单调,可能生活比较贫穷,也就只能讲求实用性了。观赏性,那是先得吃饱饭后的事吧?
藕丝织布。一种细细的藕节抽丝织布,小藕节像似湖北人叫的“藕梢子”,也就是莲藕的藕梢部分吧!
茵莱湖上最大的佛寺,无论住高山住湖泊住在天涯海角,宗教信仰是缅甸人生活的重要部分,参拜佛寺敬奉神灵是雷打不动的功课。信仰---重要的精神寄托,寺庙---灵魂歇息之处,怎么可以没有啊?!(国人喜好买房置业,似乎更在乎肉身安放之处的囤积--拥有物业而获得安全感,富裕标志),而东南亚,南亚以及东欧中欧国家等宗教信仰普及的国家,更注重灵魂要有归所,需要心灵栖息之地,因此遍布寺庙寺院,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东正教堂等宗教建筑。)
茵莱湖与仰光大金塔,蒲甘佛塔林并称为“缅甸三大胜景”。茵莱湖属于缅甸东部的掸州水鸟镇的鸟水乡,掸州周府所在地叫“东之”(Taunggyi,是否发音“堂吉”更接近缅语?)那一带美丽的天然风光自然景观更是特色,据说宋庆龄曾经把那里称为“世界的花园”。
缅甸独特的地理和人文风景非常丰富,期盼它的政治走向稳定,进一步对外开放旅游市场,让我们能够自如游览,尽情领略美丽的缅甸风情!
谢谢惠临!事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