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今天读到一位朋友转来的一篇陶斯亮大姐写“北京的哥”的文章,读起来是有许多同感的。陶斯亮大姐不仅把“北京的哥”比喻为北京的特色,还比喻为“北京的招牌”和“北京的驰名商标”……他们是一群为首都增光添彩的人。
陶大姐说,早年的北京出租车司机就是典型的北京爷,而现在奔波在北京街头年轻的或外地的出租车司机已经没有多少这个味了……北京的哥最大的特点是讲政治,关心时事,虽然拿的是最低的工资(笔者注:当时北京的哥拿的是高工资),操的可是全国人民的心,关注的是地球上的事,八方四海没有北京的哥侃不了的。
陶大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许多周边朋友的经历向大家讲述着“北京的哥”的境界、胸怀、觉悟和水平。同时感叹着“没了的爷,坐出租车似乎无趣了很多,北京也少了一景”。而她那“真怀念那群拿着京腔京调,边辛苦挣钱边操着中南海的心,热情局气,全能神侃,诙谐有趣,生动可爱的北京的爷们!”的心路,也让我们找到了共鸣:网约车带来的便捷让我们找不到城市的文化,许多开着京车的非京人哪里讲得出北京的故事?
让我们跟着陶斯亮大姐的笔迹去感触曾经的“北京的哥”吧!
后一篇:北京的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