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平台承诺的关键是看落实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昨天,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在京举办“巡游、网约出租汽车行业服务承诺签约仪式暨自律发展研讨会”。来自巡游出租汽车企业及网约车平台公司的18名代表签署了服务承诺。
作为签约仪式和研讨活动主办方,中国道路运输协会正式发布《巡游、网约出租汽车行业服务承诺》。服务承诺内容主要是针对当前巡游出租汽车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恶性竞争乱象频现,“烧钱”补贴、“大数据杀熟”等行为严重扰乱市场公平竞争,“马甲人、车”现象等运输服务安全带来隐患系列问题而制定。
交通部运输服务司城市交通管理处处长孟秋在会上说,诚信经营,方能行稳致远。《服务承诺》旨在弘扬行业正气,坚持正确导向,是加强出租汽车行业自律的纲领性文件,是对全体行业自律组织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充分汇集了行业智慧,凝聚了行业共识。
孟处长还说,一分承诺,九分落实。签署《服务承诺》是一个新起点,希望各出租汽车企业信守承诺,将相关承诺真正落实到每一辆车,每一位驾驶员、每一次服务中。
一分承诺,九分落实,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签署《服务承诺》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对于以前“野蛮生长”的网约车平台来说,也该有个“从新”开始的“起点”,这就是要认真清理不合规的车辆与人员,认真落实各个地方政府颁布的网约车实施细则,例如,京人京车、沪牌户籍等政策能否在九分的落实中实施到位?大家既会观其言,更要看其行。
我认真读了《服务承诺》,觉得内容很好,如果能做到,一定会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接受政府监管,合法诚信经营;
开展公平竞争,反对烧钱大战;
加强安全管理,提升服务品质;
公开计价方式,抵制乱价行为;
符合经营资质,不用马甲车人;
确保信息安全,杜绝泄漏他用;
承担主体责任,保障司乘权益;
积极处理投诉,禁止敷衍推诿;
履行社会义务,不搞消极应对;
遵守行规行约,促进健康发展。
但是作为拥有30多年新闻龄的媒体人,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两句话,这就是:
坚持正确导向,弘扬行业正气;
创新不忘初心,共促和谐交通。
为什么要加这两句话?大家这几年体会最深的恐怕就是新闻舆论对行业的“误导”多于“引导”,这就使得不公平竞争还体现在对行业的舆论导向和话语权所面临的不公平上,把许多像“打车难”、“打车贵”、“出租汽车没有网约车安全”等不公平的“舆论”强加给出租汽车行业,到了自己涨价时却成了市场经济所为。但是,损害传统出租汽车行业的“形象”并不能抬高自己的地位;而弘扬行业正能量的保点服务等不应该只是传统出租汽车行业的“专利”,网约车的春运也应该建立在合法合规运营的基础之上,还应该与传统行业一起协同做运力保证。
说到“创新不忘初心”也是对平台最好的“忠告”,创新没错,但是别忘了交通人的初心是什么?运送客人安全到达目的地才是最好的“答卷”。而“共促和谐交通”是这些年来我们太缺少的东西了。用各种技术“屏蔽”司乘两端的信息,甚至以“不太高明的手段”造成网约车与传统出租汽车行业的对立情绪等等不和谐的“音调”都是应该在今后要“杜绝”的。
记得我在2016年7月27日从央视录完节目后写了一篇《1+1应该大于2——写在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两个文件即将出台之际》的文章,文中的最后有这样一段话,希望大家再次看看是不是这个理?
在讨论意见稿时,有些专家指出,既然是出租汽车行业的事情就应该是一个文件统管,网络平台与网约车也应该纳入到出租汽车行业的管理中来;但是也有些学者认为,网约车既然是新生事物就应该有相应新的与传统出租汽车行业不一样且相对宽松的政策。
我以为不论是一个行业管理模式还是以两个文件体现形式,公平竞争应该是前提,让行业健康发展和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是目标,而两个文件的出台应该有1+1>2的作用,这才是行业深化改革的出发点。
缓解乘客打车难与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应该在大交通的一个命题下一起着力,这才不辱我们为什么出发的使命。
“和谐交通”与“和谐出租”是我在新浪开博客6年多来和做新一轮“打车笔记”7年多来一直坚持的观点,和谐需要什么?需要“文化的滋润”,因为没有文化的行业是走不远的,汽车有文化,交通有文化,出租汽车还是有文化且伴随行业走过了百年历史,离开了文化的交通与出租汽车就如同是“道路上的文盲+法盲”,对于富裕了的我们上路,只是“暴发户式”的交通路怒和“中国式的过马路”与“中国式的打车”……到头来,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承诺关键看落实,现在认识还不迟。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对行业自律的认识“可以迟到”,但是“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