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乘客:安全究竟在哪里?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昨天,有媒体发布消息称,广东肇庆一滴滴司机提刀威胁乘客删差评,被警方抓获。
据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DV现场”栏目5月6日报道,5月5日晚,在广东肇庆端州区文明北路附近,一网约车司机下车持刀威胁乘客,据记者走访了解,当晚因乘客给了差评,该司机下车后拿菜刀胁迫乘客将差评删除。
肇庆市公安局端州分局微信公众号5月6日通报,5月5日晚上10时许,网络上流传多段滴滴车司机与乘客纠纷视频,经核查,该视频发生于端州区文明北路。为此,端州警方高度重视,立即组织警力对案件开展侦查工作,并迅速锁定、抓获视频中滴滴车司机麦某强(男、肇庆高要人,车牌号码:粤Hxxxx)。
文明路上不文明,持刀相挟为差评。人们可能不会忘记,五一节前夕,投资人乘车被打事件持续发酵了一个小长假,刚刚和解不久,提刀威胁乘客删差评又来了,让我们有些“喘不过气”来,究竟打网约车要准备怎样的“防护工具”?还是不管服务好坏“都请闭嘴”才能得以“保全自己”,以免被“持刀威胁”。
据了解,发生争执的双方分别是滴滴司机及乘客,当时,男乘客与友人在附近一商场叫了一辆网约车,然而,可能当时司机没能如约准时找到乘客,双方又没有电话沟通,导致时间有所耽误,过了好一会儿,司机才接上乘客。
当时,这名男乘客上车后,有一点不开心,就开始发牢骚,要给司机差评,听到这样的话语后,这名司机当然不情愿,并表示如若给了差评就不再搭载这名乘客,说着说着,还将车原地靠边停下来,之后,双方就在这里发生了口角争执。随后司机要求乘客删除该差评,但遭到该名男乘客的拒绝,正当乘客打算离开现场时,司机就返回车上,从车内取出一把菜刀,并拦下乘客,此时,司机一直将刀藏在自己身后,并没有直接对着人。
虽然菜刀没有对着乘客,但是想想还是有些后怕,万一乘客不删除差评结果会是怎样?短短一周时间,从节前投资人被打到节后不删差评就挥刀威胁,乘客的安全在哪里?网约车审查司机的底线又在哪里?移动互联网在给乘客带来方便的同时,把乘客安全放在哪里?!
这两天,交通运输部的官方微信连续发布了中国交通报的评论员文章《包容审慎监管不是放任不管》和《交通运输新业态不是“法外之地”》,直指问题的要害。
文中指出,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加快普及和飞速发展,传统交通运输与互联网相结合的行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在新业态发展的过程中,“烧钱大战”风起云涌,押金难退、管理失序、安全堪忧等问题时有发生。交通运输新业态在一阵阵叫好声中,一个个问题也浮上水面。
无规矩不成方圆。法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交通运输新业态必须依法治理,运行在法治轨道上,不能也不应成为“法外之地”。因此,充分发挥新业态积极作用,关键在于“游戏规则”的普遍适用,关键在于监管的刚性运用。对于交通运输监管部门来说,就是要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推进监管创新。对新业态既要有兼包并蓄的宽容胸怀,也要有一视同仁的刚性监管。业态模式不论新旧,发展平台不论线上线下,监管的标准和力度必须相同,监管的漏洞必须堵上。对于企业来说,新业态不是“法外之地”,不能以为自己“大而不能倒、大而不能管”,而选择性执行法律规章甚至以各种理由拒绝接受监管;特别是大企业更要在经营过程中做创新发展的表率,做遵章守法的表率,做引领行业新风正气的表率,切实加强自律,实现良性发展……
在《包容审慎监管不是放任不管》中指出,对这些新业态,应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鼓励并规范其发展,但当前也确有一些经营者目无法纪,打着“包容审慎”“创新”“共享经济”等旗号,不断冲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和乘客安全的底线。这些也与个别行业管理部门“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监管不作为有很大关系,由此也导致一些违法违规的经营者更加肆无忌惮。
文中指出,“包容审慎”监管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监管方式。一方面,要坚持底线思维,依法规范经营者行为,对那些以“包容”为名,从事违法违规行为而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要严加惩罚、踢出市场,以儆效尤……
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鼓励的是真正的有诚意的创新发展,并且能营造出良好的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才是乘客出行安全的真正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