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外卖“闹剧”收场 网约车“闹剧”何时“清场”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几天前,被誉为太湖明珠的无锡,迎来了一场被称为“外卖之争”的战火,滴滴、美团争着当锡城外卖的“老大”,饿了么也加入优惠
混战,没有了吴侬细语,有的只是火药味十足的口号,听着发车仪式上的口号,“干死xx,碾压xx”,我仿佛是年代穿越……但是,面对服务体验遭诟病,消费投诉不断,昨天上午无锡市工商部门紧急约谈三家运营商,才让这场堪称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闹剧”收场了。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这就是平台运营商相互开战时给消费者的“大礼包”,一分钱吃炸鸡、一元钱喝奶茶确实是够实在的,以至于许多城市都在急问,何时到我城市来?但是,面对如此的“大礼包”,服务体验却遭到诟病,消费投诉不断增加,这是为什么?看看这张照片,餐饮店里边已经没有食客坐的地方了,全被疲惫不堪的外卖小哥占据了,即便是你去店里想吃堂食,恐怕也没人给你下单与端上来了。这种非正常火爆不应该把餐饮外卖变成这样,尤其是当你中午点的餐,下午还没到时,退款优惠又没有了的时候,你会怎样?
虽然外卖大战在无锡渐渐退了烧,但是,同样是由平台运营商发起的网约车大战还在各自的战场“排兵布阵”,继续烧钱抢占着地盘,面对以资本烧钱为代价的厮杀,出租汽车行业显得力不从心。
中国有句话,叫做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在出租汽车与网约车的竞争中,前者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却倒在了不公平竞争的“竞技场”上,尤其是重资产、严管理的出租汽车行业,严格的国家定价、严格的人员准入制度和车辆的定期检测等,都是乘客安全的有效保障,但这些在平时的竞争中又恰恰是行业的弱势,只有到了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到了年节等才会显示出来行业的优势。但是,平日的乘客不看这些,只要给“大礼包”,哪怕是“马甲车”也敢坐,这也是有些乘客在出行的安全理念问题上“输”在了起跑线上,以至于严格定价的出租汽车与“资本+”的网约车平台比拼时难以致胜的原因所在,最关键的是,哪个合法的出租汽车公司敢组织自家公司车辆以外的非法运营?哪家公司敢置身相关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于不顾?哪家公司敢对被执法部门处罚的司机给予报销?
同样的准运证就应该有同样的约束力,无论是巡游车与网约车,只要上路运营就该是敬畏法律,对消费者负责。
非法参与运营的网约车“闹剧”也该清场了,因为,中国交通运输的历史应该是正规出租汽车与合法网约车融合发展所书写的历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