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约平台的“数据安全”不该是拒绝监管的“挡箭牌”

(2017-12-09 00:08:06)
标签:

文化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最近一段时间每次打车时,司机都在问我,新政出台已经一年多了,为什么对现在大量的“京车非京人”不去管?尤其是对组织非法运营车辆的平台为何不处理?其实我知道,这个问题不该我回答……但是我更知道政府部门一直都在努力,约谈、查车……

前两天《出租汽车产业联盟》刊出的《美好出行,请从遵纪守法做起——与程维先生商榷》的一文中,用了大量的数据说明了全国各地的交通等主管部门都在为保护乘客的利益和维护出租汽车司机的合法权益与平台组织下的非法运营进行着一次次的“较量”,请允许我用“较量”这个词,其实出行本应该是一场在正常不过的美好且在守法下的交通体验,但是,如今却在资本“绑架”后变成了台上说一套,台下做一套的违法运营与正规善良出行的一场“较量”,变成了守法企业向非法运营的再次“宣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平台就是不想守正规运营的规矩,所以才在会上大讲安全是平台最在乎的事情,但是这个“安全”并没有包括乘客的安全,而是讲自己平台的“安全”,否则不会有两个乘客因打车致死案件同时在北京与深圳开庭审理。

也正是为了自己的这个“安全”,平台至今拒不将运营数据接入政府平台接受监管,这也是前面司机们问我为何不对非法运营车辆进行严查的原因之一吧,“数据安全”成为了平台拒绝接受监管的一张最大的“挡箭牌”,所以至今除平台外没有人知道在北上广深等各大城市究竟有多少非法车辆在运营之中?这也给依法治理网约车带来了一定的“识别”难度,更是给不守法的平台带来了用“非法营收”钻空子的机会。

这些年政府为了严管不合规的运营车辆采取了许多措施,以北京为例,机场排队候机的停车场如今凭证件刷卡进入,用政府监管正规司机的相关数据把克隆车及非法车辆挡在了候车场之外;上海交通主管部门要求申请资质的网约车平台必须做到:上线车辆和司机符合上海网约车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将平台上不合规的车辆和司机先行清零;将平台运营数据实时传输给政府监管平台才可以颁发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证;南京在罚款约谈后因平台整改不力,11月中旬主管部门叫停新网约车资质审批……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保证乘客的乘车安全,而不仅仅是为了某个平台的“数据安全”。

我们关注到一个现象,新政出台以来,平台通过众多媒体一直在灌输一个错误的观点,就是“网约车合法了”,以此误导乘客和司机,可以尽情打网约车与开网约车,这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正像前不久徐康明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多部委于2016728日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并不意味着所有目前在运营的网约车都合法化了,而是为网约车有序发展、有法可依,发展合法合规的网约车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对钻法律空子、从事非法网约车运营的行为也有了处罚依据。

说到数据安全,使我想起了不久前,同为网约车服务商的美国优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达拉·霍斯劳沙希就发表声明承认,公司于去年10月发生一起黑客入侵事件,导致了5700万名乘客和司机信息泄露。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在信息社会,任何一家企业、哪怕是独角兽企业也都很难保证在市场竞争中“独善其身”,保证自己的网络安全。

对于网约车叫车平台来说,既然中国政府已经给了网约车有序发展的最好机会,平台也理应顺应潮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社会,而不是“带头”违法,继续为非法运营车辆充当网络“保护伞”,更不应以“数据安全”为“挡箭牌”拒绝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管。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的创新应该在法律允许的框架之下开展,否则难以受到法律的保护。人们可以原谅年少的“无知”,但是“明知”的轻狂是要栽跟头的。但愿当你们老了的时候,扪心自问没有愧对社会才会少些遗憾与自责。

网约平台的“数据安全”不该是拒绝监管的“挡箭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