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来自互联网大会上的新闻不断,我也更关注出行方面的信息会有哪些。昨天,2017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分享经济:创新与治理”分论坛召开。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并与来自德国、英国、美国的分享经济企业领袖、专家学者及国际组织、相关政府代表一起,共话分享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程维认为,“拥有”是过去工业时代的精神,但在互联网时代,“分享”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在他看来,未来大家不再需要拥有汽车,使用就好。十年后,将有超过50%的汽车是为“分享”设计,滴滴也将积极推动第一代大规模应用的分享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实现。
会上,程维坦言,在过去的两百年,分享经济很少被提及,这主要是因为工业时代的主题是私有化,是拥有经济。但在互联网的时代,原本需要拥有才能使用的物品开始可以被智能化地利用起来,供大家共同使用,分享成为了最重要的价值观,“虽然今天有这样那样的一些挑战和质疑,但是分享经济才刚刚开始。希望每次乌镇峰会都能够有分享经济讨论,能够帮助和见证分享经济在全球的发展。”
程维还举例称,在整个交通发展史里,所有的汽车厂商都在教育用户让用户拥有汽车,但是城市道路的增长远远赶不上汽车的增长,城市已经无法承载。汽车购买后只有5%的时间在使用,但城市却在为95%闲置的汽车建造大量的停车场。
听到程老总的这些话,我真的不知道是该给他的这份在资本裹挟下的“社会责任”点赞还是为他所画出的美好出行图的“逆向思维”喝彩?
众所周知,汽车工业自诞生100多年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以其最长的产业链带动了众多相关行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才开始思考汽车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和对环境的污染等各种城市病,于是,限购与限行虽然成为了政府为解决城市病的无奈之举,而大力发展城市公交以出租汽车做补充才是优选之路,而停下来的车辆总比都上路的拥堵和污染环境要强许多。可是自从网约车来了以后,却一直“鼓励”人们“把闲置的汽车资源和没有被满足的出行需求进行对接,先用分享提高存量资源的利用率”,实际上就像他两年前所说,我们全国有上千万辆的私家车,但95%以上的车都是闲置在家里面的,把它利用起来去给用户服务。你开一辆车,你后面还有四个座位是闲置的,这些座位分享出来,顺风车、拼车给别人服务,都是共享经济非常好的体现。而看看现实,让众多停下来的社会车辆上路“非法运营”,让本该公交出行的人们都“体验个性出行需求的美好”,这不仅与所有城市的交通规划背道而驰,更是对乘客与城市交通的极不负责任。
回过头来再看看他们所不希望“拥有”的车辆是否因为他们的分享就有所减少?回答是否定的。去年底国家某部门的调研数据显示,自网约车上了私家车跑专车、快车和顺风车后,私家车辆的购买丝毫没有减少,反而还有所增加。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许多人都想“三无”上路搞运营,而平台正是他们的“出口”……真是让人无语了。记得2015年7月交通部召开的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论证会上,一位城市交通委的负责人就说,互联网+加什么?只能加合法,不能加违法。
今天下午当我读到《出租汽车产业联盟》刊出的《美好出行,请从遵纪守法做起——与程维先生商榷》文章时,众多数据摆在眼前,让我们大家看到了一个在一年前或是两年前还“信誓旦旦”的讲着自己很难“自圆其说”的“分享”故事所带来的结果:非法运营的网约车本身就上不了“台面”,所以即便是上了“分享经济”的主题会也难以为自己设计的违法“网约车”找到“正名”的“出口”,因此也就找不到“话语权”了。
《美好出行,请从遵纪守法做起——与程维先生商榷》是老交通人对“新交通人”的一份负责任的关爱与商榷,并告诉所有人,网络可以无边,但是企业必须有底线,这也是是交通人社会责任的体现。
试问平台长期违规运营还能够持续多久?长期规避监管的车辆还能够开多久?当乘客们知道了这些还敢坐你们平台的车吗?希望程先生还是听听老交通人的话反思一下自己几年来走过的路是哪里出了问题?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记住,互联网可以无边,但是做人必须守住底线。出行的美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附:《出租汽车产业联盟》
《美好出行,请从遵纪守法做起——与程维先生商榷》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程维先生又一次提到滴滴“让出行更美好”的使命。
比起一年前的同一场合,这次的演讲不仅长度缩水一半左右,而且谈的基本上是未来智能交通和拼车业务的设想,对于滴滴现实的业务所谈甚少,一年前曾重点谈及的网约车新政,这次更是只字未提。
程维先生显然在刻意回避一些让滴滴出行看起来并不那么“美好”的数据。比如他说,全球网约车订单有60%发生在滴滴平台,但他没有说,接受这些订单的有多少是合规车辆和司机。
这确实是一个令滴滴尴尬的话题。在网约车新政正式实施1年以后,作为垄断市场份额90%以上的网约车平台,滴滴在全国获得网约车经营许可证的城市不到40个,甚至排在神州专车和首汽约车之后。在四个直辖市中,上海和重庆至今没有向滴滴颁发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证。上海交通主管部门要求申请资质的网约车平台必须做到:1.上线车辆和司机符合上海网约车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2.将平台上不合规的车辆和司机先行清零;3.将平台运营数据实时传输给政府监管平台。显然,滴滴还没有符合这些条件。重庆则在今年6月向5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其中并不包括滴滴。
滴滴在各地不断被曝出的违规运营,证明它在多个城市申请经营许可证受阻并非意外。
5月,杭州市查获10辆在滴滴出行接单的快车人车不符、司机未取得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
7月,天津市执法大队查扣多辆不具备运营资质却依旧在从事网络预约出租车运营的车辆和驾驶员,经核查,均属于滴滴的派单;
7至11月,南京市交通部门共查处非法营运车辆449辆,其中有413辆挂靠在滴滴出行平台,占查获的违章车辆92%;
今年以来,大连市共查处非法运营车辆1963台次,其中滴滴平台违规车辆1864台,占违规车辆的95%。
这些城市的交通管理和执法部门分别对滴滴处以从罚款到暂停办理业务的处罚措施。
以上案例表明,滴滴的违规并非个别现象。
2016年7月14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经交通运输部通过,并经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网信办同意,于7月28日公布,自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一年多以来,滴滴仍然我行我素,持续向没有运营资质的车辆和司机派单,组织规模化的非法运营。这不仅损害了正规巡游车企业及司机的合法权益,导致部分城市巡游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间发生群体性的激烈冲突,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伤害;更是对法律的藐视,对其他合法经营的网约车平台的不公平竞争。
此外,滴滴拒不将运营数据接入政府平台接受监管,采用高额补贴的方式排挤竞争对手,利用市场垄断地位操控运价……这些都与程维先生所说的美好出行背道而驰。
一家尚且不能守法经营的企业,奢谈美好,为时尚早。
多年来,出租汽车企业守法经营、不懈努力,伴随中国的交通行业共同成长,也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面临互联网大潮,出租汽车企业并未止步不前,不仅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运营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而且积极参与建设地方网约车平台。但是,个别平台凭借资本力量,无视法律法规,野蛮破坏市场公平,制造无序竞争,让整个行业陷入混乱,同样伤害到的是每一个乘客的安全和利益。
互联网的创新,不能没有边界和底线。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五年法治中国的建设吹响了号角,全面依法治国已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依法守法,就是互联网企业的底线。
所以,我们善意地提醒程维先生:美好出行,请从守法做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