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记者到家人的转变:写给出租汽车司机们的一封信

(2017-11-09 00:00:25)
标签:

文化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今天是118日,也是第十八个记者节,一早无论是微信还是微博等新媒体到处都是为新闻行业发声与问候的语言。回想这些年的记者节都是在哪里过的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唯独有一年的记者节是我们几位记者好友在一个农家院采访了靳羽西还为她包了饺子,并吃着农家菜的场景至今难忘,我们和羽西一起感慨记者生涯的不易。

记得前两年报社统计30年以上新闻从业者的人数时,一位社领导还笑着问我,您是其中之一吧?我说,是。30年的坚守是什么滋味,大量的出差,最多时我曾经十几天内有8张国内外的机票,常年的白班与夜班的颠倒,最晚的一次下夜班时已经是上午9点了。我是为数不多从90年代就开始跑汽车口的女记者,当时报纸没有像现在分得这么细,交通新闻就划在了汽车版块内,于是关注交通话题就成了我的“业余爱好”,而那时因为打车能报销所以我已经打车好几年了,也自然跟出租汽车司机们交上了朋友。80年代后期我们去机场没有现在叫车方便,也不可能一人一辆出租汽车,我就提前预约首汽的中巴,开始一站站的接记者,从军博附近的央视到复兴门的央广和国际广播电台,再到新华社,最后一站是人民日报,才到机场。记得当时司机还把家里电话留给我,那时家里装一部电话可比现在买个手机都贵。

记得1994年北京的出租汽车还是“面的”最盛行的时代,约占一半吧,北京市有关部门曾表示要逐步淘汰面的,那一年我们几个中国记者要到德国采访,这也是中国汽车口的媒体第一次去汽车大国德国采访,德国媒体也给予了报道。临行前经济日报的程远老师和我约稿,看一下德国的出租车,写一篇《面的,我们还能打多久》,而到了柏林下飞机一看机场的出租汽车是清一色的奔驰190E,那个震撼无法用语言形容,在坐上出租汽车的时候和面的也是无法同日而语的。我回来之后写的文章被程远老师修改后登在经济日报的汽车版上,题目是《面的,让我欢喜让我忧》,这是我写出租汽车的“首秀”,当时没有现在网络这样方便,但是据说也被众多媒体转载,打车时,许多司机说开会时队长还念过这篇文章。此后我开始在自己的报纸及各种媒体的约稿中一发不可收的为出租汽车行业撰写稿件。

为出租汽车行业写稿是跑口记者的天职,但是平凡的交通行业哪有这么多的话题?我也曾安排我们报纸的跑口记者撰写出租汽车行业的稿件,还告诉她只要好好调研写稿我报销出租汽车费用,在几次出租汽车行业的节点当口,我们策划了不少题目,但是每次写来我都不是很满意,总觉得许多话说不到点子上。后来一位副社长提醒我,你天天打车又了解司机,为何不自己写?我说报社的事情太多,又白班夜班连轴转,有几个副总天天写稿的?那位副社长说,要做专家型记者就要有第一手的资料,你不做可惜了。于是我接受了这位同行的意见,重拾为出租汽车行业写稿件并一直至今。此后我写的许多关于出租汽车的稿件不断被新浪网、搜狐等转载,还有媒体约稿,如今网络火了,自媒体时代来临了,我也在同事的帮助下开了微博,在后来又有了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交通文化》与《车载文化》等。

201110月,当许多媒体报道北京打车难并开始关注此话题后,我想我又该调研出发了,于是开始了新一轮打车笔记的记载,以前我是把打车的内容记在我的采访本上,而此次却是单独把打车笔记单独记载本子上,记得第一本的扉页上写的是“带着话题上路,以记者的身份出发”,随着打车天数的不断增加,调研话题与数据越来越多,并带着数据上了北京市出租汽车调价听证会,用数据说了话。随着笔记本数量的增多,我发现自己与出租汽车司机们的关系开始发生了变化。为什么?是大家一次次地感动了我,从春运保点服务到温暖回家路再到爱心免费送考,为70岁以上单身乘车老人免单等等暖到了我,此后我的打车笔记的扉页上就改写为“带着话题上路,以家人的身份出发”。为什么?如果说,以记者的身份出发我是俯视这个群体与这个行业,但是以家人的身份出发就是平视了,就是“家人的一份子”了,大家有什么苦可以向家人述说,有什么快乐的也可以与家人分享。这也是我这些年来的一点点变化。无论是在哪个层面开会我也要替咱们“家人”争一争,辩一辩,都是为了行业健康发展。

我的体会是,做新闻工作者就要深入行业与生活,俯视未必看到本质,只有平视地融进这个群体才会知道大家的酸甜苦乐,才会为行业直言与建言。

我的故事讲完了,以后该听大家讲自己的故事了。我的三重身份有时让我挺幸福的,既是乘客消费者,又是媒体人,正是媒体人的一份责任让我知道道德底线与是非观念,还有家人的那份温暖,融在这个大家庭中,让我一次次地看到了交通人的正能量,从保点到温暖回家路,是你们用坚守告诉了大家,没有出租汽车的城市就不叫城市。

天气又变冷了,大家多穿点衣服,我知道最近的活就像这天气一样又“变冷”了,是家人就要站出来说话了。明天我们就一块聊一聊最近网约车对出租汽车行业影响的事情吧。

 从记者到家人的转变:写给出租汽车司机们的一封信

从记者到家人的转变:写给出租汽车司机们的一封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