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交通的晴雨表与公平竞争的试金石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这些日子我们的话题一直围绕着公平竞争,因为作家六六对网约车平台关于公平与否及垄断的争论并没有结束。所以昨天晚上北京交通台《百姓TAXI》节目主持人李洋老师在电话中和我沟通今天“的士观察”节目的内容时我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谈“公平竞争”的话题。
正像今天的节目嘉宾来自北汽的敬师傅在节目的最后所说,我们不怕公平竞争,也期待主管部门有力的监管。
从6月21日晚作家六六在微博上发表头条文章开始,到今天晚上6点已经有80万的阅读量,转发与评论及点赞的等也都已经超过一千多人次了。对于网约车平台加价的做法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些争论不亚于一场“辩论会”。
期间滴滴平台也有回音,滴滴说,我们已看到六六女士反馈朋友使用滴滴专车遇到动态加价的文章。首先非常感谢六六女士对滴滴的关心和反馈,没能为用户带来舒心的出行体验,我们确实心怀愧疚。
我们尝试还原当时订单的具体情况,核查文中的截图信息,发现订单的时间正值出行早高峰,系统预测总行程需花费42分钟,其中拥堵32分钟。当时发单附近半径3公里内共有289人通过滴滴叫车,对应的空车仅有56辆,属于严重的供不应求(上海本身也是全国运力最紧缺的一线城市),致使订单触发了动态调价,拥堵导致时长费增加。不过,这些还只是我们单方面了解的情况,也正积极与对方取得联系,希望查明细节情况,借此优化改进。
由于我们之前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没有和大家说明白为什么会发生动态调价,什么时候会发生动调,以及动调的钱都去哪儿了,我们借这个机会一并说明:
1.我们希望动态调价可以鼓励司机们克服拥堵、恶劣天气等困难接送乘客,补偿司机师傅的辛苦和可能额外担负的损失。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动态调价加价的费用100%归司机所有,滴滴平台分文不取。
2.要匹配出行中的司机和乘客是十分复杂的难题。双方都在移动中,匹配的时效性要求极高,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除了精准的调度算法,更需要市场调节的机制。在供需严重失衡时,动态调价可以最大化满足出行需求,平衡乘客和司机的权益。
3.为了在引导运力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乘客的成本,滴滴对专快车动态加价都做了双重封顶,一是专快车加价不超过50%(即动调不超过1.5倍),二是最终加价金额专车不超过59元,快车不超过29元。
4.除了尽可能增加运力、优化调度,我们一直在进行差异化的产品创新。除了价格较贵的专车之外,滴滴还提供更为便捷经济的快车、拼车、出租车、顺风车以及小巴等,以帮助不同需求的用户满足出行需求。
5.我们也在不断优化我们的调度算法,缓解供需不平衡的压力。但我们也深知自己做的还很不够,还有很大进步的空间。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心,无论是鼓励还是鞭策,都是每个滴滴人前进的动力。希望让每个乘客更平安顺利地到达,让每个司机的辛苦都有所获得。
对于滴滴的回复,作家六六并不认可。她在微博写到,滴滴的回应避重就轻。她说,我认为滴滴回应说车辆不够的说法是不符实际情况的。不信大家试试,近距离打车无应答,改成去机场,数位司机秒抢。这不是缺车,是缺德。滴滴打车平台激发了人性之恶。六六老师在图中用了截图显示了网友们的留言,“出租车滴滴是赚不到钱的,逼迫用户用专车,而专车还没有政府的价格管制,这公司现在真是靠垄断在抢钱。”“滴滴回应了。但是滴滴没有讲,他现在根本很难叫到出租车了……
从六六老师的回应与网友的回复中不难看出,平台看似诚恳,但是确实避重就轻了。尤其是说“上海本身也是全国运力最紧缺的一线城市”我们就不太认可,因为去年10月8日北上广等城市公布地方网约车实施细则时,滴滴曾经回应,上海已激活的41万余名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仅在上海市,过去一年滴滴平台就给网约车司机创造了超过33亿人民币的收入。
我在当时回应滴滴文章时曾经写道,不明白情况的人,看到滴滴的这个数字,真的以为这是一个贡献……而我手上也有一笔账,同样来自上海,从网约车迅速扩张的这段时间开始,上海的出租汽车司机们每天减少的收入约为200元,有些司机说,减少恐怕还不止200元,以上海5万辆出租汽车计算(因上海绝大多数是双班的大班制),每天减少的收入就是约1000多万元,而365天就是36亿多元,恰恰与滴滴所说的为网约车司机所创造的收入基本相当,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滴滴用了41万不合法的私家车辆去“创造”了一个本应由5万辆正规出租汽车司机们就能实现的合法收入的转移,而这个转移只是通过平台简单的“一按”手机就实现了从左边兜里转移到右边兜里的“创收”,并实现了所谓的“再就业”。
这也就是上面许多网友回复六六老师时说到的平台为何不愿意给出租汽车派单的原因吧?!我们再看几段六六老师与网友交流与沟通和回复的话同样耐人寻味。
@六六回复@进步祖国:回答一下加价问题,需要备案吗?以前出租车涨起步价要开市民听证会,现在都不用了?//@进步祖国:烧的钱真的是投资人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分享个屁,不是让消费者分享,到最后成了资本欢愉的分享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市场经济,加价是否要备案?再市场也不能随便加价吧?
@六六回复@dragonlea:那就不要怪政府监管了。//@dragonlea:市场经济谈什么道德//@六六:我认为滴滴回应说车辆不够的说法是不符实际情况的。不信大家试试,近距离打车无应答,改成去机场,数位司机秒抢。这不是缺车,是缺德。滴滴打车平台激发了人性之恶。
在今天的节目中,敬师傅说,出租车是交通的晴雨表,我觉得一点都不假,出租汽车除了是晴雨表,还是公平竞争的试金石,因为时间才是最后的检验,乘客不光看平台说的什么,还要看你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