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的哥的姐谈共享单车那些事(下)

(2017-04-14 01:11:15)
标签:

文化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昨天我们谈到了从“组织者的无序到使用者的无德”,说白了还是缺少文化的表现,文化不与学历的高低画等号,却与人的素质有关。

在今天共享单车的主题调研中,我和的士司机师傅是从西单商业街到金融街的商务一条街,一路边走边看,司机师傅说,虽说乱象不少,但是比起四五环外还是好许多,您不知道我们住的地方,不光是乱停乱放,许多车被毁的不成样,河边附近残车到处可见,看着心痛。

感受当年八九零后的子女变成八九零后的父母

司机师傅感慨地说,咱们当年的自行车可都是自己的私家车,开始买车还要凭票供应或单位分配指标呢,攒钱能买辆自行车多不容易啊,所以知道珍惜与爱护车辆,而且咱们八九零后的许多孩子可都是坐在自行车的大梁上去上下学或上幼儿园的,谁也不会违章骑车和破坏车辆。如今不同了,生活条件好了,他们也长大了,自行车不再是稀罕物,我们也进入了汽车社会,这一代人再接送孩子上下学都是汽车往来,如今再加上“满街”的共享单车得来太容易了,免费的车辆虽要交些押金,可使用费用不高,最关键是车辆的所有权不是自己的,难道就不该懂得珍惜了吗?

在金融街的一个路口我们看到,一辆共享单车的内外轮胎早已经分离,残坏的“肢体”孤零零地“呆”在路口等着它的“主人”把它“领”回家处置;在金融界的许多写字楼前停放了众多共享单车,有些停放较好,而有些就倒在路边无人问津与扶起,在这个连老人倒地都不敢搀扶的社会,对一辆倒地的车辆会弯腰扶起吗(这毕竟是公物)?在西单的老佛爷百货门前有一段自行车道,但是现在变成了共享单车的“停放处”,车辆还怎么骑?在金融街的一处自行车辆停靠点,规范的架子与车辆按部就班的停放,师傅说都这样多好啊。我说,这是公家设的单车停放点当然很规范,师傅又重复地说,都这样就好多了。

呼唤自行车文化的回归:

从自行车王国到汽车社会再到共享单车我们缺了什么?

记得1994年我们到德国采访保时捷等汽车产业的时候,当德国人听说我们是从中国来的都羡慕地说,中国是自行车的王国,真好,而我们是汽车社会,架在轮子上的国度,车满为患,好羡慕中国人可以骑行出行。而那时我们却好羡慕德国人,有了车还说便宜话?那时中国人正在轿车进入家庭的美好梦乡中尚未苏醒,也许是渴望的要求过于强烈,以至于“唤醒”打开的模式有些“急躁”,就像这春天中有些花朵含苞时间不足,绽放“过快”,以至于还未来得及欣赏这绽放美景的“美好”,就已经因为汽车过快的发展及“过剩”投放而使“花朵凋谢”,缺少过度期的“中国式汽车社会”仿佛是从自行车的小学直接跳着进了汽车社会的高中时代或是大专时期(我们离汽车社会的大学时代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由于文化“储备”的不足,加上短平快与跟风的急功近利使然,即便是共享单车这个咱们曾经熟悉的自行车来了,大家还是找不着北,因为就像狗熊掰棒子一样,在“掰”了汽车梦想的时候早就把自行车的“好传统”给丢了。

曾经引以为豪的自行车王国的传统哪去了?我们不禁要问,从自行车王国到汽车社会再到共享单车时代我们缺了什么?回答是我们缺少了文化。文化的缺位让我们总是在按下葫芦起了瓢的应对中措手不及。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共享单车,都是好的起步,却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绑架”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不顾公共道路(包括便道)资源、不要社会责任的许多做法应该重新思考了。

汽车社会,道路资源是先决条件。就像酒是好东西,但是喝多了就会出洋相一样;饭是一定要吃的,但是吃多了撑得慌也不舒服。什么好东西过了量都不行。共享单车也是一样的。

都说“物以稀为贵”,在物质及其丰富的当今社会已经不缺少车辆了,但是我们却要呼唤出行领域的文化与道德底线不能缺失,呼唤中国人自行车文化的回归及《共享单车管理条例》和“共享单车使用守则”等相关文件的出台。

当我们从两轮车迈向四轮车的社会时,应该向两轮车致敬!因为自行车王国的昨天就是我们今天的历史;同样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又应该成为明天的历史,但愿我们用美好的画面为明天的历史添彩。

 的哥的姐谈共享单车那些事(下)

的哥的姐谈共享单车那些事(下)

的哥的姐谈共享单车那些事(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