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把打车难和打车贵强加给出租汽车新政的实施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为何要写这篇稿件,是因为有些文章实在看不下去了。这几天网络上类似《终于,我们又重回打车难的时代》、《“打车难“重现,为什么不增加出租车》、《“打车难”重现街头,所有人正在为网约车新政买单》、《最近打车难、打车贵,我们尝到了政策管制的苦果》、《不加钱就打不到出租?怪滴滴吗?》等的质疑不少,并一股脑的向出租汽车行业“袭来”,就像这几天的天气,不穿上个御寒衣还真是在“风口”中站不了多长时间。不过这些风还真的不是来自寒冷的西伯利亚,有些从夏天新政出台就在吹,有些则是在地方细则征求意见时也在刮,只是“遇上”了不久前的“雾霾”才会一齐刮向出租汽车行业。
作为长期打车之人,希望以此文章回应这些质疑,也为出租汽车行业的深化改革与管理说点心里话。
说到最近出租汽车的打车难,它只是“春运”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式交通”中的一种体现,看看这些日子的新闻报道,不仅是城市出租汽车的打车难,火车的一票难求、XX航班票早已售罄等不也是不绝于耳吗?而对于春运有如此大的出行需求,该如何调配运力是所有交通人最着急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为保春运所有的交通人都是放弃节日休息的,尤其是年三十大家阖家团圆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的时候,有多少交通战线的人们还在默默地奉献,这些我们不应该无视。
因此,在既不造成浪费又能用活资源的情况下调剂运力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可是有些媒体不假思索的质问为何不增加出租汽车?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在许多地方新政公布时就已经将数量管控列入其中,目的就是让个性化需求的使用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而以绿色出行方式取代,也是为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为前提的。对于缓解打车难是以出租汽车司机们放弃个人假期保春运运营来实现的,就像航空公司的“红眼航班”和铁路的“红眼高铁”一样,只是临时性的通过调配增加运力来解决,不可能像媒体质问的那样,不够就增加车辆这么简单,试想如果航空公司运力不足就会在春运马上买飞机吗?
有人在总结春运交通现象时是这样分析的,一是经济发展不均匀,二是运力不够,三是平时假期少,四是受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影响。由此可见,运力的不够是多方因素造成的,简单的加车是不科学的。
其实,打车难的话题说了许多年,其实打车难是有早晚高峰和春运时间段的,平峰时则是车辆与司机的运力吃不饱。本以为网约车平台的出现是以科技为手段让信息更对称,更好地服务于出租汽车行业,让司机与乘客最好的对接。然而好景不长,得到了客户群的网约车平台把私家车“纳入”到运营队伍中来,打车难看似缓解,但是真正有需求的中老年乘客的打车难问题还是没能解决,反而加重,这是因为网约车平台的高额补贴把公交族“挤入”打车族,因而造成了供需的失衡。
再说打车贵的话题。其实,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没有网约车之前,出租汽车的定价是政府定价,而且每一次调价都要举办调价听证会,充分听取广大消费者的意见,也是为了保证出行人的权益不受到伤害。然而网约车出现后却以低价冲击出租汽车市场,让大量不合规的私家车进入运营市场,看似优惠了乘车人,一旦出现了任何交通事故或伤害,平台则会以只是信息提供者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而保险公司也因为非运营车辆搞运营而拒绝理赔。
再说到大家感受的打车便宜问题,是不是用平台打车永远的便宜呢?如果是,我们为平台的惠民点赞。然而我们所看到的却不是这样。
谁都忘不了去年北京的7.20暴雨,当时新政尚未出台,可是除了首汽约车承诺加车不加价以外,所有平台一律“趁雨打截”,从1.5倍开始,一直到5倍还是打不到车,这又是为什么?一是私家车主怕自己的车子雨天行驶出问题不敢上路,二是非职业出租汽车司机没有这份责任,三是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这份雨天开车的好技术,也不敢出车上路,车辆的减少必然给平台的加价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还有,需要提醒健忘的人们,2016年的此时,新政尚在修改之中,也未出台,打车就不难了吗?用平台打车就不贵了吗?记得一位的哥说,他拉上一位乘客一上车就说,冻了40分钟,都加到五倍了还是没有车,只好打出租汽车。这个“现象”许多出租汽车司机和乘客还没忘吧?至于大家反映的出租汽车司机不加价不接单的问题,还是问问有些平台是怎么玩的“码子”吧?不信您们可以上车与司机来一次面对面的“叫车”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
因此把打车难与打车贵强加给出租汽车行业和新政的出台是不公平的,把不加价就不接单强加给出租汽车司机们也是有失公允的,而以“所有人”为网约车新政买单应该只是个别人的感受吧,不要强加给我们所有人,至于打车难和打车贵的苦果就是因为之前我们的“过度消费”才会有今天的“加倍买单”。
最后想与某些网约车平台推心置腹的交流,春运应该是一盘棋,此时应该多一些大局观念,每个人和每个企业都不可能在这里独善其身,如果想在交通行业扎根,想在交通运输行业立足,就实打实的做好所有仍在“信任”及使用你们平台上出租汽车司机朋友们的信息服务吧,不要再“顾此失彼”了,好好发挥网约车平台的优势,帮助乘客多多调配出租汽车的车辆吧,这时除了挣钱还应该有一份交通人和交通企业的责任,这也是老交通人的好传统,在寒冷中减少大家的等候时间也是检验服务的一把尺子,此时你的帮忙是会被大家记起的。因为,只有做好整体服务和诚信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