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要好喝,还必须米水适量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出租汽车改革地方细则出台后的感想
人们都知道喝粥是养生的,而冬天到了又到了喝粥的季节,粥怎么熬是有学问的。
稠粥一碗,一碗稠粥,那是我母亲说的,解放前缺粮,小时候大人总是以稠粥代饭来充饥。如今我们不再缺粮了,不会再熬很稠的粥充饥了。但是,一味的兑水,粥也不会好喝。
做过饭的人都知道,粥要熬得好喝,是要米水适度的,米多水少熬成了稀饭,米少水多,又成了米汤,因此熬粥有学问。
管理城市的出租汽车也是这个理,在城市人口固定的情况下,出租汽车的数量也应该是一个基本的定数,这一点出租汽车行业的百年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多了少了都会出现问题。
就像熬粥,如果城市人口是水,那出租汽车的数量就是米,米多了成稀饭,少了就成了米汤,米多了有时也是资源的浪费。
要让城市出租汽车的这碗粥有“营养”,还必须让米水适量才恰到好处,城市交通管理的“总厨”其实并不好当。老一辈人为我们留下了《舌尖上的中国》供后人不断向世界展示,新一代的交通人也会用智慧诠释《足尖下的中国交通》供后人参考。因为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又是明天的历史。
让我们以对城市和市民出行负责任的态度和智慧来书写明日的《足尖下的中国交通》吧,署名应该是中国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