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温暖知多少:的士班车篇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昨天晚上坐首汽司机的车时提到坐长途汽车回家又使我感慨万千,因为这些年在帮助的士司机们呼吁缓解他们的吃饭难、停车难及如厕难等问题之外,我的心里还有一本账始终放不下,这就是远郊区县司机们的回家路该如何走?前面的三难是针对所有出租汽车司机们所说的困局,而后边的士司机们的回家路则是针对远郊县司机群体而言的。
资料显示,京城10万的哥的姐,远郊县的司机师傅占了70%以上,因为回家和交接班难等问题也是造成京城打车难的部分原因之一。记得2013年年初有关主管部门曾经与我核实早晨远郊县司机交接班的相关数据,我们的数据基本吻合。此后我到上海出差还就上海出租汽车司机早高峰的交接班情况做了调研并将报告及京沪出租汽车司机的对比情况提交给政府有关部门。
此后,一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徘徊:他们上班为大众服务,可是他们下班回家的路又有谁来负责?因为工作的性质司机们不可能早收车,尤其是晚上八九点正是大家下班后业余生活的时间,也是用车的高峰,但是远郊县长途车的末班车时间都在晚间8点左右,这就为的士司机们夜间的回家路提出了多种选择,要不睡在车里待第二天头班车回家,这一部分司机也为数不少(详情以后谈);要不就是自己开车回家再捎上顺路回家的司机等,再就是几位司机AA制拼车回家(集合也是件难事),这些对于累了一天的“的士”司机而言,安全系数可想而知,还有就是众多的夜间黑车虽然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但是多次交通事故后的赔偿无门也让许多坐此车的出租汽车们坐车时带着许多顾虑。
以上的问题与思考也是促成我在北京出租汽车调价听证会上向政府提交《出租行业可以“一带几”?谁为提供社会服务的人提供社会化服务——关于出租行业产业链的研究与带动就业和如何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的建议,并开始着手调研。
在北京众多远郊县的出租汽车司机中,除了通州、顺义和大兴及良乡、怀柔等地的司机师傅是自己开车回家外,平谷、房山、密云、延庆等地的司机师傅们的回家路都不容易。像延庆的司机师傅就很感慨,除了雨雪天路不好走有时起早来上班可是考虑行车安全长途车却不得不延时发车,造成进城时早已过了早高峰运营时间,而下班回家赶上节假日八达岭高速堵车,他们累了一天却不得不在坐长途车的路上“睡”5-6个小时……而通往密云的“左堤路”又成了夜间的士司机们的一个“痛点”……京城唯一一趟在夜间还为出租汽车司机提供官方服务的就是通往平谷的918“的士专车”,夜里一点在东直门发车,而且凌晨4点多从平谷的靠山集镇东辛村出发,这里的出租车司机特别多,6点多就到了交接班的北皋等地,7点05分再从北皋发车回到平谷,这是一趟完整的“的士班车”线路,也是至今北京乃至全国的第一条正规的“的士班车”。
2014年8月1日下午,我在东直门交通枢纽采访了京城乃至全国第一趟“的士班车”的始作俑者——北京八方达客运有限公司东直门分公司平谷车队的徐跃生队长。此后写的稿件《温暖的士回家路——记北京八方达918路车队的“的士班车”》除了刊登在消费日报和我的博客上等,还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速广播做了报纸摘要。
徐队长的话至今让我感动,他说,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但是三年来我们也有过犹豫、彷徨与无奈,一度曾经想关掉这条的士班车线路,但是考虑到的士司机的渴望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之所以无奈就是这条线路上黑车太多了,而且起步比我们早,他们也是看到了这份市场需求,所以大量的“出租车班车”在运营,但是我们只能按照要求行车运营,既不能超载又不能超速,夜班车还保证都有座位。所有这些既是我们的劣势,也是我们的优势,那么多出租车司机选择我们就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必须做好。他们为百姓出行提供服务,我们为他们的出行提供服务也是爱的体现和一份社会责任。
正是这份社会责任,让我和我周边的许多朋友都在为的士司机的不易而不断付出,寻找更多的合作与帮助,也希望得到不仅是有识之士的青睐,还希望得到“有钱之士”的帮助,因为我知道做好了“的士班车”及“的士驿站”比使用更多的私家车涌入做网约车都能更有效的缓解京城的打车难,也是环保所赋予我们的使命,而且出租汽车司机本身就是流动的消费群体,看到了这一点也就找对了出租汽车全行业产业链的源头。
祝大家周末快乐!我的下一篇《的士温暖知多少:的士驿站篇》我们下周一见。
附:《温暖的士回家路——记北京八方达918路车队的“的士班车”》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66df8d0102v0b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