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声音都应该回到深化出租汽车改革的主旋律上来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已经说了多年,作为几百万从业者与众多乘客也盼望已久,并期待从中分享改革的红利。今年7月28日,带着深化出租汽车改革主旋律声音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在千呼万唤中亮相,并得到了众多的喝彩之声。
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各级地方政府都在认真学习两个文件精神的同时结合自己城市的特点积极起草地方的《指导意见》和《暂行办法》的细则,并从10月8日后陆续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
我们发现,地方细则出台后,尤其是北京与上海的京人京车和上海的沪人沪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许多人提出了宝贵意见,但是也有平台反应强烈,直指细则将导致车辆供给“骤减”、司机“大幅”减少、网约车车费“翻倍”。有媒体分析说,一方面,平台目前的主要收入就是司机抽成、小部分收入来自广告和对车企的营销服务,虽然也开始在汽车金融等方面进行探索营收模式,但量都不大。另一方面,企业的商业模式建立在其C2C“平台”之上,若专车成为少数人的专属,则平台的估值空间将大幅度缩水。还有的媒体指出,虽然京沪两地出台的都是暂行文件,用来征求各方反馈,但平台们一定希望最终出台的新规能够有所变通,接下来考验各家政府公关和舆论造势能力的时候到了。
虽然不敢恭维媒体的这句话,但是近一周的舆论造势能力已经让我们领教了,可以说各种声音都有,有些甚至是干扰新政实施的噪音与杂音。从“大牌”云集的研讨会到不同版本文章的推出,以及各种大小营销号的炒作,各路水军开始了各种手段的“抬轿子”、“戴帽子”,甚至搬出各种文件来直指地方细则,某些网络红人还在节目中把政府的工作说成是“认认真真说假话,扎扎实实走过场”,把地方细则的出台造成了中央政府的文件是“一纸空文”,是上一级买好,“推卸责任”等,直接把矛头指向两个文件。
我们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吃着北京上海的饭,喝着北京和上海的水却不为北京和上海人呼吁真事呢?北京人与上海人就只有打车难吗?北京与上海的行路不难吗?北京与上海的资源不缺少吗?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一句老话,“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也许说的就是这些人。有些人还混淆视听说90年代到北京来打车是稀缺资源,老司机们是这样吗?当时面的大发展时候是一人招手,三辆车等候,楞让这位“网红”说成北京出租汽车是稀缺资源,人这张嘴皮子有时是健忘的,说北京多长时间不发展出租车的时候就用那个数量,说不好打车时又用奇缺来评价。
实施新政已经进入倒计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一直在不断听取各方意见,网约车的规范发展与传统出租汽车的转型升级是两个文件所赋予的工作精神所在。不管目前有多少种声音,都应该回到深化出租汽车改革主旋律的声音上来。
当我今天即将走出交通部的大门时,办公楼两边的16个字映入我的眼前,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综合交通、智慧交通,我想这不仅是上一级交通人要告诉我们的交通理念,也是想从事交通的人应该知道的道理,还是更多出行人的愿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