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网约车平台“案板”上的“肉”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案板上的肉是什么结局,挨宰的结局。我们本不该把人比作肉,但是商家在宰我们的时候就是把我们当成肉,宰你没商量。
原以为商家宰客大多是非正规商场与农贸市场等个体商家而为,对于像公共交通这种政府主导下的城市交通出行是没有被宰的可能,连出租汽车调个价还要开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其中消费者代表就占了40%。当然黑车除外,虽然政府主管部门与媒体等都呼吁人们远离黑车,但是网约车的出现把原来不敢上街巡游,只趴小区的黑车洗白了,加入到网约车的大军中。从此,宰客变载客,还有了“名份”。
两年来,我们领教了网约车在出行领域的“呼风唤雨”和各种套路与“出牌技巧”,从开始“讨好”有客户资源的出租汽车司机再带入乘客,把正规守法且符合行业规矩的出租汽车叫车平台打得“落花流水”,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到什么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当平台抓住了乘客就开始“甩”不赚钱的出租汽车,再发展违法的私家车运营为己赚钱,而此时私家车主并没有看明白自己就是“出租汽车第二”,而且悲惨的是还不如出租汽车,因为出租汽车虽然只是收入减少,但是该修车该保养都和以前一样,可私家车就不同了,除了上交的提成还要自己修车与保养,这笔费用有人计算过多出了多少码?悲剧之二是,出租汽车司机挣到网约车客户的钱是可以到账后第一时间提走的,但是网约车的私家车主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除了周结账,还不知道要被各种条款的约定而扣多少钱呢;这还不算最惨,最惨的是如果一旦出现交通事故保险公司是不理赔的,因为你违法运营,保险公司是不会支持你们的。
当然,许多人为何“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呢?是因钱的诱惑——补贴,高额的补贴让许多人手痒痒,加上“被罚还能报销”这种公然对抗政府执法的事情都分辨不清,只顾为钱“卖命”,真出了交通事故还要自己修车,跟平台一点关系都没有,真是可悲至极。
记得以前的哥们说过,我们每天工作不易,抬头看信号灯,低头看行车线,左右看打车的乘客;如今对于不熟悉路况的网约车司机们还要加一项,长眼盯着执法人员,多“难”啊?!
我认识的一位80后小朋友也经不住网约车的诱惑,利用周末开了一天网约车,就是冲着干够单数奖励去的,结果一天下来累的两天都没缓过来,虽然挣了几百元,他说这车跑的比我上半个月班还多,再也不开了,的哥真不容易。
随着补贴的不断减少,网约车司机们成了“被宰”的“客”,但是因为你不是消费者,恐怕“消协”也难帮你们维权。
从今年春运开始,网约车已不再是“便宜出行”的代名词,原来的“—”号变成了“X”号,一点几倍甚至三五倍已经在节假日和恶劣天气和您最需要打车时频繁出现。7.20北京暴雨那一天,几倍的都有,关键是有的叫了几倍还没有,许多人给网约车平台冠以“趁雨打截”不为过吧?而那一天,首汽约车的所有司机们却以几倍于平日的更高热情迎接着京城暴雨的考验;而90106和96103的官方叫车平台那一天则是四五倍于平日的叫车量,调度员们顾不上吃饭,坚守在岗位上,满足着每一位乘客的需求。
这一两年,关于天价鱼、天价茶和天价虾的曝光不少,这些天价不法商户都被工商部门罚了款,可是乘客们在暴雨中被平台冠以动态加价,两倍叫不到还任其涨到3倍、4倍甚至是更高,为什么就没有人指责“天价网约车”?也许雨中回家的路是急匆匆,但是被宰没有道理。不久前有位朋友说,那天我宁可出350元能有车送我回家就行可是也没有啊,让我不能理解的是出租汽车司机不需要350元也能送您回家可是有些人为何却忘记了传统的出租汽车了呢?两个文件的出台也许有人该为乘客管一管“天价网约车”了吧?
不要等到变成了案板上的肉才猛然清醒,因为我们呼唤的是,无论什么样的出行方式都需要诚信与有社会责任感的服务者。
打车笔记93
2016年3月1日
从百子湾出来没有叫车,想做出租车吃饭的调研,过去这里是的哥们吃饭的地方,如今加装隔离带后变得停车难,于是只好打车走。
首汽三分,司机说我有点感冒怕传染人,但是不干现在又不好干,还是坚持吧。我不会在百子湾吃饭,这不太干净,还是爱护自己吧。前天回去保养听说我们五分与友联是试点还要上专车,他们单班多,我们三分双班多。我家住在密云开首约车不合适,但是我们真的快扛不住了。《在载客的情况下是否允许出租汽车走公交道》的文章我读了还转发了,真好,现在为我们说话的人少,后来他才知道文章是我写的,挺高兴,他说我终于拉到替我们说话的人了。
他说前两天听广播说搞垮了出租汽车,上来的还是出租汽车,变相一涨价倒霉的还是乘客。
打车笔记94
2016年8月11日
亮马河打车,银建,197666,他说,我们原来的乘客都出去当司机拉人了,也好,让他们体验一下我们的生活与不容易吧。现在他们不止20万辆吧?如果是20万还3倍于我们呢,给北京的交通拥堵起了“多好”的“带动”作用啊?听说首汽约车是发工资加提成,模式挺好,但我还是喜欢花车的巡游模式,因为已经习惯了,觉得比较随意些。媒体说网约车合法了还说降份,可是这车是人家(公司)买的,还给我们发工资,还上保险,倒落下个“黑名”:暴利,不公平。假如有一天出租汽车真没了我也不会用自家车去给他们开网约车,我的车,我的人他凭什么抽20%啊?我们平台只上交2元,以前好的时候前100名一分都不交,以前我们上万单都不止,还经常鼓励我们多接叫车的活,现在重资产干不过轻资产,我们的负担多重啊,人家脚步太快,我们跟不上,也干不来,总不能违法吧?要我说网约车如何管,既然是服务行业就要和我们一样学习、考试一样都不能少,不能再让外地车进京添乱了,现在五环以内都是外地车拉活。
文件出来没见路上车少,有钱就让他们补吧,接着烧吧。他们每天不少收钱,网约车司机也清不了钱,都是固定的结账周期,所以他们用车辆“挣钱”,我们拉了活每天都及时提出来(不止一个司机这样说),绝不给他们留着害我们了,没有网约车平台我们也可以挺好的提供服务。以前行,以后一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