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成因待探究 积极应对才是真

分类: 文化看点 |
最近这老天总是在考验我们的承受能力有多大,送走了上一轮肆虐的雾霾,只呼吸了几天的好空气,雾霾又来了。
就在环保部门、住建部门与气象部门的专家们说法不一,相互“打架”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上一次是等风来,而此次就积极的多了,首先7日晚间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指挥部通过手机向广大市民发布了红色预警,8日7时至10日12时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建议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可实行弹性工作制,做好健康防护。
此前,各个部门的专家就雾霾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以北京等地近期的重度雾霾为例,环保部门专家认为与采暖燃煤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密切相关。住建部门有关官员则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不是供暖。中国气象局专家认为,主要是外来输送。而北京市环保局不久前刚发布报告认为,雾霾成因中北京本地产生约占七成。对于各方说法不一的论点百姓是不认可并困惑的。
但是有一点是必须要统一的,就是在找到雾霾“真凶”之前,一定要主动积极应对,而不是被动等风来。机动车限行与学生停课等是积极的措施,同时加大应急措施落实的执法检查和调配更多公交车以保证上班族的出行等也都做到了实处。
雾霾成因有待科学的数据与研究去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但在数据出来之前,积极应对我们别无选择。
后一篇:首汽约车发力全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