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怒族”的不断出现说明了什么

(2015-05-07 01:22:52)
标签:

汽车

分类: 汽车交通文化传播

最近,关于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一事引起网络的一场争论,关于道德,关于文明出行等话题引起了人们的深入探讨,但是问题的根本并不只是缺乏交通文明这么简单。

汽车自诞生之日起一直是有着文化属性的,但是这些年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让我们只是把汽车开回家,却把汽车文化还回了厂家。

记得十几年前,一位台湾的汽车节目主持人就说,我是老婆不借车不借,可见汽车在他心目中的位置,许多有识之士也都将汽车比作家中的一口人,呵护保养有加,因为汽车是有人的属性的,你善待它,它也会好好服务于你,而我们许多人只是将汽车当成了代步工具,更有甚者认为我有钱消费,就有权在马路上任性驾驶,所以从出发点上就错了。

以前驾驶员是一种职业,既然是职业就要讲职业道德,而遵守交通法规是职业道德的底线,因此职业司机没有人愿意触碰底线。记得18年前我学车时校长就说,一位好的司机可以同时前后左右开四辆车,如发现这些车辆有问题可以及时提醒这些车辆的车主。

然而,随着汽车进入家庭速度的过快增长,我们已经把驾驶汽车当成了一种技能,而非职业,因此,司机的职业道德已经没有了衡量的底线,礼仪和礼让都飘到九霄云外,飙车、斗车、别车、抢线等等统统展现在道路上。

当我们告别了两个轮子的交通工具向四个轮子迈进的时候是否想过汽车社会会是什么样?细想一想我们身边,以北京为例,汽车保有量从300万辆到400万辆,从400万辆到500辆用了多少时间?只短短地四年多的时间,让我们跑步进入了汽车社会。汽车社会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来不及思考,来不及采取应对措施,我们往往是在按下葫芦起了瓢的被动治理中措手不及。人与车、人与交通、车与交通的如此多的不和谐才会比比皆是。

多年来,卖车的只管卖车,修路的只管修路,汽车文化的缺位与欠账,让我们离汽车文明和交通文化越来越远。当我们跌跌撞撞地进入了汽车社会时,所有的不适应、所有的质疑都体现在了出行难的话题上。而这种难其实许多都是人为造成的困扰与自扰。交通法规面前车车平等,无论你是奥迪还是奥拓;驾驶者面前人人平等,无论你是总裁还是私家车小车主,都该是遵纪守法的驾驶者。

如何告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交通管理模式,只有用汽车文化和交通文化的力量才能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和不文明的交通陋习。这是在两年前作为北京出租车调价听证会代表时我提出的新的交通建言。

建言中说, 在众多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没有一档关于汽车文化与交通文化的节目。汽车工业100多年的历史,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话题可以让百姓受益,但是百姓又知道多少?如今,卖车的只管卖车,买车的只是把车的“躯体”“娶”回了家(尤其是豪车),那个造车的理念和文化的精髓及品牌的内涵却留在了厂家。不是拥有了名牌车就拥有了名牌车的思想,外国人买名牌车是要给车增光,而我们是给名牌车抹黑。

其实汽车文化和交通文化的建立不应该只是发改委、交通委和交管局等部门的事情,光靠罚款解决不了城市的交通拥堵。在文化大发展的今天,用文化的杠杆撬动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思维改革应该提上日程。用什么提高人们的出行素质,文化引导是关键。软的东西虽然不见得能马上看见,但是润物细无声。文化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这只无形的手却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变无奈为有作为。

纵观城市的交通拥堵有30-40%是由人为造成的。如今的城市汽车已经不缺了,那我们还缺点什么?缺点道德,缺点精神,缺点文化。道德就是车德,虽然我们不见得是职业司机,但是开车要有职业道德;精神就是精神文明,虽然不见得说话是吴侬细语,但是要懂文明礼貌。中国是礼仪之邦,当汽车文明遇上了暴发户谁该让步?当然是后者。当汽车成为了改变了社会的机器,我们在改变汽车性能的同时也该改变自己的交通陋习。因为汽车文化是给文明的真正懂车的人准备的一份厚礼。

呼唤汽车文化的早日回归与传承,呼唤交通文明的早日到来。

“路怒族”的不断出现说明了什么

“路怒族”的不断出现说明了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