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翔:你的伤病你的商

(2015-04-08 17:09:13)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看点

刘翔退役了,终于卸下了所有的包袱,可以轻装前行了。

本想在知道他即将退役的第一时间写这篇文章,题目早已起好叫《刘翔的伤与商》,之所以没有发表是看到说他有许多话要说,所以想还是看看翔飞人怎么说吧,他应该有许多话想跟大家说,但是是否能全说还不得而知,所以选择看他说了什么再说会好些,但是看过他说了之后感觉到意犹未尽,甜水与苦水并未都倒尽,于是希望用这篇《刘翔:你的伤病你的商》在探讨你的得失时,也想探讨一些深层次的话题,回应你《我的跑道我的栏》吧。

其实早已猜到今年他会选择退役,不光是因为他的年龄和他的伤痛,还有他的商业价值。试想两年多没有赛场成绩的人哪来的市场呼唤力?

对于刘翔的每一次辉煌的“创造”都是历历在目的,尤其是取得1288成绩时坐在计分牌上的那种“霸气”让我终身难忘,在发稿签版时我还冲着那张图片笑,这是刘翔的时代,一个在田径场上不断出现神话的时代……

不知为什么当他在北京奥运会上因伤退赛时我觉得不能原谅他,觉得他是懦夫,总拿他和叶乔波比,叶乔波伤到那份上还坚持比赛拿了银牌,那是英雄,试问作为职业生涯的运动员,哪个没点伤病,而刘翔怎么显得那么的“娇气”?

后来看到他去治病,甚至是到国外治病找最好的医生,当时就纳闷为什么不找中国中医的骨科治病,我们的中医骨科也是享誉国外,可是我们却跑到国外动手术。

虽然后来刘翔取得了也算不俗的成绩,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飘”,不管是七步还是八步上栏都感觉是在付出努力之后的炒作,少了以前的“霸气”,多了娇气,而以前的“霸气”不是霸道,而是发自内心的那份自信,伤病后好像磨没了。

随着2012年伦敦奥运会刘翔再次带伤蹦出的那一刻,就觉得刘翔已经很难再有出色的发挥了,此时,关于刘翔的商业赞助也不断见诸报端,甚至是刘翔、教练、田协等分配比例等数字的被不断公布,更让人感到刘翔的许多举动已经不是代表自己了,即便是伤了的腿怎么治也不是自己说了算,因为他的一举一动都牵扯到中国的田径,是刘翔让中国田径界过上好日子,所以刘翔的商业价值也不是自己的,而是中国田径界的,尽管此时刘翔的商业价值已经大不如前,但是还是可观的。

有媒体报道说,刘翔的“翔之队”的商业开发一直由田管中心主导下的统一开发,刘翔不仅创造了个人价值,与此同时给中国田径带来了全新的生存背景。

2003年开始,刘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田径队的“造血机”,出席比赛都有不断增高的出场费,再加上商业代言收入,他全年的医疗保健、训练开支只相当于总收入的13%15%,但只要有刘翔的比赛,便可以吸引赞助商们的目光,让田径项目得到推广。负责刘翔以及中国田径国家队商业开发的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大卫曾经接受媒体时表示,“我们也有底气跟各种高水平国际田径赛事的主办方协商,在满足刘翔出场的情况下,邀请国家队其他有潜力的青年运动员参赛”。

据报道,伦敦奥运,刘翔是背负着17个赞助商合同踏上110米栏的跑道。赞助商多了是好事,但是也许有时就是负担了。

        记得在之前在写一篇刘翔将退役的评论时我曾写下,刘翔的伤是痛在身上,而商是痛是在心里。其实作为一个体育项目有赞助总比没赞助好,有赞助你能够让运动员走出国门参加更多的比赛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是当赞助束缚了你的手脚想告别或是想停下来适当调整都欲罢不能的时候就不是一件好事了。刘翔可能属于前者,也许更属于后者。

 商业开发可以让运动员或是运动项目走得更远,但是不要忘了初衷,奥运的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鼓励运动员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当商业的筹码遮住了奋斗的精神,也就难以让运动员走得更远。

虽然,在“翔之队”的体育开发中刘翔与中国田径都过上了好日子,刘翔即便是退了役也已经不差钱,但是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如果不是这样的开发,他也许还会有时间创造更好的成绩,并适时选择自己的退役时间。当看到刘翔的商业价值被耗尽之时再公布退役时,对他的埋怨已经变得无奈与无力甚至是开始同情他了,因为这时更体会到做名人难,做一个被不断开发的“星星”更难。

体育需要市场化与商业化的运作,也离不开有群众基础的体育消费,尤其是在全民健身已经被确定为国家战略的时候,我们呼唤从小康到健康的过程,呼唤从健康到健身的热潮,但是急功近利的商业开发换不来好的成绩与可持续发展,希望我们能从刘翔的伤病与商病中悟出点什么。

希望刘翔能够过好退役后的生活,也希望此后的刘翔还有其特殊的商业价值,带领全民健身做好自己的推广工作。

 

刘翔:你的伤病你的商

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