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两年前的2011年10月23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北京打车难的现象与问题后,引起了社会很大的共鸣,但是人们却发现,尽管有关部门做了相应的规定,可是打车难并没有缓解反而更难了,这是为什么?从11月开始,我决定要做新一轮打车笔记的时候,在第一本的第一页为自己写下了一些话题,这不仅是为自己提出的调研话题,也是希望通过深入采访,解开其中的一个个问号。
两个365天过去了,没想到,一记就是两年时间,没想到一记已经到了11本,这其间经历了许多事情,尤其是经历了北京出租车听证会和北京的士好声音等行业的重大事件,从经济的杠杆到文化的力量,作为见证人,我既感到兴奋也感到欣慰,既感到了荣幸也感觉到了责任,虽然应了那句话,我参与,我快乐,但是还有一份难舍的情意,一份研究北京交通20年的不解情,并希望把20年与两年的成果与大家分享,为社会服务,更希望实现初衷,“和谐北京,和谐出租——北京出租可以为全国做表率”。
看了两年前写下的话题:
1.我们为什么拒载——一位北京的哥的真情告白。
2.投诉:鞭子抽在谁身上?
3.的哥,你好吗?
4.仆人与主人。
5.打车攻略。
虽然两年过去了,好像话题并未落伍,特别是有了两个365天的打车笔记,一些问号就会打开,有些话题还可以接着谈,甚至可以与大家一起探讨,也希望找到更好的,更满意的答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