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出租车调价三个月试析之四——思考篇(下)

(2013-09-22 23:07:21)
标签:

文化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四、 招手停的站牌怎样用

    不知别人怎么看,在我的眼里,仿佛一夜间,北京招手停车的出租车站牌就像雨后春笋般竖起了许多,无论从设计到字体显示再到编号都是十分醒目的。真的让人兴奋。但是对于这些站牌的使用情况又是怎样?带着这个话题对部分出租车站牌做了实地考察。

    对于站牌还是只有司机们知道的多一点,对于乘客基本上没有或是不会在站牌前打车,所以尴尬就来了。为什么?回答是不方便或是不习惯。回想从96106统一电话叫车的3个多月以来,作为比较认真并不会放出租司机鸽子乘客的我来说,也只是在凤凰卫视做节目的那次是站在出租站牌子前等候叫车的。为什么?回想起来是没有站牌子可供选择,或是惯性使然。所以记得出租处的一位负责人曾说,还是把站牌子多多立起来再说。

    调研中发现,在新华街这条路的路西,从虎坊桥到荣宝斋的路口就有三个出租车停靠站牌,几次去看都没有车辆在此停车,一是因为站牌下的车位早就被社会车辆占满,二是附近没有更多的办事单位,所以人们不会在站牌边停车,还是选择自己方便的停车位置,哪怕司机多害怕还是会随着乘客的要求停车。

    可能目前的出租车停靠站还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坚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停靠站的建立与规范化的管理,会有越来越多的乘客在站牌下打车,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车辆让位于出租车辆,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明天会更好。

 

    五、 出租车文化呼之欲出

    出租车真的有文化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这也是我在研究多年出租车现象后给出的答案。

    其实出租司机和乘客之间,乘客与乘客之间不是简单地我付费你开车送我到目的地和你下车与我上车这么简单的关系。为什么这样说?不知道您在打车中是否有过这种体会,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就会给人带来温暖。例如在寒冷的冬季,要下车的乘客对候车的乘客说一句,先上来吧外边冷;下雨天,车外的乘客帮助要下车正准备撑伞的乘客拉开车门,那一声谢谢就是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爱心。

    记得以前我和司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缘分。为什么?什么是缘分?缘分有时是巧合,有时是人与人之间无形的连接,是一种心灵的力量。就像前面举的例子一样,车上、车下乘客关心与关爱的互动不就是一种缘分与爱的正能量吗?你要打车,我正好把空车带到你的身边,司机一个活接着一个活是不是心情就愉快?是不是下一段的行程就美好了许多。又如一位司机和我说过,一次下雨了,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有人打车就和我说,问问前面那位打车的是不是同路,是同路就拉上他吧,免得挨雨淋,司机说我当时很感动,只是一句简单地话语,传递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爱。我想这也许就是人与人之间缘与分的爱的呈现吧。

    一座城市除了有记忆还应该有温暖,温暖是什么?就是爱心的传递,从一位乘客传递到下一位乘客,这就是城市的文明与文化。也许出租车文化还有许多,例如助残和义务帮助病人的司机有很多,又如高考日的义务奉献,还有当一位出租司机重病,千万个出租司机和群体都伸出手献出爱心,更有许多司机的拾金不昧和热心身边公益事业的一份份爱心……而在我看来,在京城6.6万多辆出租车中,怎么如此巧又坐上拉过你的司机的车;或是因为赶前错后的叫车会是同一位司机才有了“瓜缘”的巧遇;是因为要去采访鞋博会的负责人却偏偏赶上一位曾是京城某鞋企的下岗司机讲述自己当年的故事;是因为在打车时经常谈到交通硬度就会听到司机们为北京缓解交通拥堵而献计献策的好主意……所有这些都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呈现,都可以说上许多天。还有对于出租车司机的理解,打车时如何不要再放司机鸽子等等都是可以通过对话来交流的。

    最近在打车中体会最深的就是出租司机是交通信号与标识最敏感的人群,哪怕是刚更改的标志标线也会被他们及时发现,所以有“的哥好眼力”的指导,就可以让您上路时多多记住新的交通标志与标线,减少被罚被拍的可能,最关键的是大家都为交通顺畅做贡献。

    其实,出租车文化可能看不见,但是能让您感受得到,所以当出租车文化呼之欲出的时候,我们期待出租车文化到来时所带给我们的那一份份美好。

 

    六、 媒体如何引领与宣传

    其实出租车的改革与变化是北京公交改革与城市变迁的一部分,就是这一部分的每一步、每一关都是这样地受人关注与举足轻重,从此次北京出租车调价听证会前后各个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就能看出端倪。出租车调价确实是个不小的话题,尤其是北京的示范效应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北京出租车行业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调价只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许多路要走,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一些新的举措与设施的安排都需要媒体很好的引导,引导正确的打车方式(不在交通不允许的地方打车),引导正确的叫车方法(叫车不爽约),引导正确的停车方式(不在出租车位停车),引导正确的合乘与付费方式(合乘各支付60%,而不是不认识的几个人先在网上拼车,见面凑钱损害司机利益),引导和谐出租的打车模式等等。

    记得我在去年的有关文章中就提到,北京出租司机是一个需要关爱而且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群体,尽管他们工作的方式比较特殊,时间长度与劳心的程度也是一般人员都不能相比的,但是他们对社会的关爱与关心也是有着强烈共鸣的,就像此次调价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感谢政府的关心与理解,感谢能够有多一些的收入,所以更多的人是以主人翁的精神希望把他们每天在路上的感受告诉大家,特别是希望交流有关交通拥堵的话题。所以正是受司机们之托,希望把他们好的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的建言告诉有关部门,告诉大家。

    的哥,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希望与未来!

    真心地希望更多的媒体一起搭上北京出租车文化这趟时代之车。北京出租车调价三个月试析之四——思考篇(下)

北京出租车调价三个月试析之四——思考篇(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