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工作总结
(2023-12-12 19:21:05)分类: 读书与爱好 |
2023年的工作总结
一、琐事记录
1、元月份,上课的时候被新冠击倒,意志薄弱,去做了胆囊手术。
2、春节其间,去了上海和苏北老家。
3、去了闽北和浙南、广东河源、惠州一带的历史城市。
4、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去武当山调查岩庙。
5、 去了云南玉溪和红河一带。
6、 去海南大学讲座,游骑楼,文昌、定安。
7、去山西大同。
8、去太原带测绘实习。
9、 去大连开会。
10、去芮城带测绘实习。
11、三次去南城,做解放路历史街区规划和立面整治。
12、去井冈山学习,顺路去金溪学习乡村振兴,游泳遇险。
13、去宜黄棠阴联系工作和规划。
14、去柳州开会。
15、去新乡联系工作。
16、去大别山干部学院上课,游泳遇险。
17、国家文物局巡查。
18、做通城和咸安、新县的项目。
19、去婺源带木艺工作坊。
20、去山东曲阜、泰山、济南。
21、到乐安流坑联系工作和看写生基地。
22、再到海口
。
23、
到金溪、东乡、临川调研。
24、年末捡起水彩画,弥补过去色彩上画老街的遗憾。
25、参加了一项设计投标。
这一年,十分匆忙,除了一篇论文和一本书,工作没有其他成果和效益。特别重要的体验是,手术之后身体没有恢复,长期的右肋酸痛,饱受折磨。是这一年的主要印象。
二、专业思考
1、建筑学本科教育全面滑坡,学生不努力,不接受意见,等于不想提升专业技能,一切都固定在平静当中。令人反思这个专业的生存和教师的职业定位;
2、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全面滑坡
,不能在硕士层面找到志同道合者;
3、建筑学博士招生激烈
,招不到满意的学生,每个人都在赶鸭子,基本上不具备科研能力。专业想走创新的路,很艰难,但是我的观念至少已经转变;
4、建筑学老师继续摆烂,这个环境不能给自己正能量,已经定局,不过,这没什么,早就这样了;
5、面临去留这个十字路口,纠结了一小会。
三、几点思索和收获:
1、人除了获得博士学位和获得职称之外,人为什么要研究超过自己日常生活的东西,比如艺术和科学?只不过是想把自己从日常的庸俗不堪之中拔出来而已。所以,哪怕只是一种尝试,也是可贵的,或者说是情愿的。
2、人为什么喜欢乡村?那是自己少年时期的定格,回到那里只是找到那时的自己而已,知觉最新鲜敏锐,身体最有活力的时代,所以哪里来的什么保护和奉献,首先在于自己的内心,想做这件事。换句话说,别人不想做,也可以理解。
3、招收研究生,是培养志同道合的人,曾经努力过。至于没有投缘的人,这也是很正常的,不能勉强,这也是教师这个职业的特点
。
4、理解当下的三个矛盾。一是做建筑设计和做建筑科研基本上是不能兼顾的,而博士专为做科研而来,这是困扰我们许久的问题,我们应该想明白,做取舍。要当博士,又想做设计,是奢求,换言之,设计专业设立博士学位,是尴尬的。二是,中国的硕士教育已经成为鸡肋,事实上可以取消。以前有用只是因为没有发展博士教育,以为硕士尚可以解决一点问题,现在己经失去了这个意义。三,建筑学包括规划和景观专业,一直没有跟上现代科技的步伐,或者说是落后于时代,一直在摇摆,没有自己的定位和方向,这给老师和研究生带来许多困扰,是顶层设计的问题,这里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思考,然后针对自己的特点去适应或者解惑。
前一篇:西坝皂角树巷
后一篇:2023年到过的历史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