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坝皂角树巷
(2023-01-14 17:29:30)分类: 美丽的古城老街 |
西坝皂角树巷
宜昌是一座美丽的滨江小城,我曾经在那里工作了四年。如今不知道怎样的文字,可以追寻一点那段年轻岁月时的身影。
宜昌市区西侧就是长江,江上曾经有两个江心岛:葛洲坝和西坝。如今葛洲坝已经整个地消失了,只留下西坝一条大鱼似的静静地卧在江心。西坝虽然不比葛洲坝小,但远不如后者有名,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葛洲坝工程的兴建,就是用葛洲坝这座天然江心岛作为工作平台,并最终炸掉了它,这种“牺牲”足以让人们铭记它的光荣了。
两座江心岛,并排而列,西坝在东,靠近东岸的市区,葛洲坝(郭洲坝)在西,靠近西岸的山区。西坝上过去有一条较繁华的古街,葛洲坝上原来建有非常有名的古庙(东岳庙),因为葛洲坝与西坝之间,有巨形红色矶石露于江心,所以这里还是古宜昌八景之“赤矶钓艇”的所在。遥想当年,古松、古庙、古街,两座江心岛屹立在由西陵峡奔泻而下的长江中间,真是一道令人神往的景观。
西坝原名古城乡,三国步陟、步阐父子在此筑西塞古城。西坝上原有至喜亭、黄陵庙、栖霞寺、金公祠、太和观、五通庙、伏波宫等等寺庙道观和老街。桃花潭和桃花鱼的美名逸事也发生在这里。
葛洲坝工程建成后,剩下的西坝被葛洲坝工程局和葛洲坝电厂沿三江桥分别占去南北两半,坝的北端竟然还建有一座药厂。岛上盖成了一排排兵营式整齐的七层楼职工宿舍,水泥外墙、平屋顶,单调而灰暗。几乎可以说,谁想去感受一下工业化在给我们带来现代文明的同时,还给我们的自然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带来了什么?西坝是一个典型。1992年春我初上西坝,那儿很乱很落后,时光像是被定格在工程兴建初的70年代。在那堆工业化的“废墟”中,我竟发现了一条看来是工程未修之前早已存在的古街孑遗——皂角树巷,我当时画了速写并发表在1992年夏的三峡晚报上。
西坝建设存在的问题是,修建一座工程,进而营建一座类似城市的区域,但由于没有与宜昌市纳入整体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也没有考虑当地的风土环境及人文积淀的延续和发扬,因而沉闷而无序,少了人情味,少了特色,使本来城市美丽的景观成了无人问津的废墟。因此我以为兴建大型工程,除了追求经济指标外,总要给这个地方的老百姓的平凡生活留下一点美好的空间,给这个地方的风土环境留下一些文化的念想。
我记得,那条小巷,非常安静,一点没有“怨言”。我在那儿画画,那房子的主人递来一张凳子,并告诉我不少人来画过这里,还有老师带学生来写生过。八年后的今天,我也是一名大学老师,但我不知道现在或者说再往后,西坝的历史情结还留不留有一丝的痕迹。
我神往有一天,在梦里,划着小船,过西坝,逛古街,上葛洲坝,登古东岳庙,让两旁的江风穿过我的衣袖,目送东去的江水……
当然,那只能在梦中。
当年,我刚毕业分到单位(葛洲坝工程局),离江边仅几分钟的路程。下班没有地方去,就在江边玩,最常做的是看人网鱼。这条所谓江,其实是大坝导流的人工河——三江,把西坝和市区隔开,三江流势平缓,江面也不宽。从岸边到江之间是一个长长的水泥斜坡,斜坡中间有下坡的台级。我们就蹲在斜坡的台阶上看江上来来回回网鱼的情景。
网鱼的一般是一家两人,一个大的轮胎,底部绑一块平板,一人坐在中间,带着网划向江心(手里拿两块像乒乓球拍那样的小板划水)。另一个人牵着网的这一头,前一个到了江心,将网底随一个小重物坠到江里,网的上沿是和轮胎系在一起的。然后又带网倒回岸边,几乎不用等待,而每回都能有一些收获,把网得的扔到斜坡的台级上来分。我们也凑上看,都是一些不经风浪的小鱼、小虾,偶尔也能捕到一掌来长的他们叫做“黄骨(姑)头“的鱼。见他们当时兴奋的情绪,我想这鱼的味道一定不错。还有一种小鱼,应该叫做土附,大大的头,滚圆的肚子,捕上岸时,张着倒刺的大嘴巴一张一合,很滑稽。夕阳下,捕鱼人收拾家伙,带着一小兜鱼要回去了。那些小鱼,他们拿回去用面粉一裹,油炸着吃,或者是用热锅煎了,再做一碗酸辣鱼汤。听他们的议论,我们总是怀着羡慕的心情,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
今年回到阔别六年多的宜昌,设计院的老领导、老同事很念旧,总是想法找一些口味好的地方去宴请我这个年轻的“老职工”。最后一天的晚餐,我们从三峡大坝参观回来,他们把车开过三江桥,到了西坝的一家小店,吃了所谓“长江鲢鱼”。味道不错,饭我吃了三碗。鲢鱼在平日里是我们所不屑的,怎么“宜昌的长江鲢鱼”味儿就不一样了呢?那家小店就在西坝不起眼的沿江旧平房中,没有招牌,没有标识,只在屋子山墙外搭了一个棚子,有几级台阶上去,摆了几架桶炉,几口锅,咕嘟咕嘟煮着东西,这样的情形,也不过让人以为是卖小吃早点的罢了。但隔路的江岸树荫下,坐着差不多七八桌的客人,门外停了好几辆食客的车子,分明暗示着这家小店的生意红火。这家店主要经营家常菜,趁着等菜,我到棚下看了那几口锅中炖着的东西,有鱼块,有大肠,用辣酱拌在一起用火慢慢地把味道煮透,客人一般亲自去看要的鱼,活杀,甲鱼是剁块红烧的,鲢鱼却要炖着吃,那条鲢鱼有十斤重。除了鱼,清炒茄子,泡菜,回锅肚片也是家常菜的味道,口味是正的。
那天中午,我们在三游洞“放翁酒家”那一餐吃的是“长江鲶鱼”,每斤四十圆,菜价里还包含景点的钱,那鱼也是剁块煮的,加了辣酱、酸菜,味道也不错,另外就是一道烧肠子,一道醉虾,一些泡菜,还有一道炒苦瓜,这苦瓜炒得好,是苦瓜的味道。(写于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