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武当山检查工地
七月十二日:五龙宫
上午赶到汉口乘高铁,中午1点半到武当山西站,特区文物局接我们在镇上路边一家饭店吃完饭即乘车从西神道去五龙宫。好久不来,五龙宫宫墙内院子里的草都黄了,南道院考古工地上静悄悄的,北道院在全面修复,目的是让山上的道人有良好的居住与活动环境,但具体的修缮设计和施工,显然超过了修缮的原则和尺度,有的地方成了做假古董,令人遗憾。
嘉靖年间修建的一字照壁因局部有变形,修缮设计认为存在地质沉陷,要在地层注入二百吨水泥灌浆,这个方案令我很不解,但更无奈,因为实际上这种变形主要是南边山体受水后侧力增强挤压照壁造成,照壁本体下面的地质条件本身没有问题,而且下面还有珍贵的古代石砌涵洞
焚帛炉更换表面琉璃构件,我担心原来的构件得不到保护和保存,这样历史信息就会散失,我们这一趟虽是检查施工情况而非设计的合理性,可我心里总是惦记着要找个时间提出来。晚饭安排在一个偏僻的农庄,有腊肉,很香,但我不敢贪吃,仅吃了一小片。
七月十三日:金顶
早上开车进山,这边是东神道,往琼台乘缆车上金顶,检查皇经堂、四大天门、九连蹬的施工工地。皇经堂的屋顶琉璃全部被替换,我对此也比较担心,担心新旧材料不同,这样会影响文物的真实性。
非常幸运,能够站在四大天门的屋顶上,因为这里数十年才能修一次。1500米海拔、数百年屹立的石质门楼已经沧桑斑驳,这些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在此对石质文物建筑的风化规律又有了再次的印证。
从正在修复的九连蹬上金顶,上面云雾缭绕,人头攒动,中午在金顶工地吃饭,饭毕,按计划下清微宫,检查妙化岩工地。金顶施工部的经理善意地劝我们不要下去,因为坡陡路远,来回需要走三个小时的山路,不仅体力消耗大,而且说不定会赶不上下山的缆车。大家都问我的意见,因为看到我腰系钢围,担心我身体吃不消。我说其他二位专家都比我年长十岁,我肯定不会拖后腿,况且对于清微宫我还是很向往的,于是决心下去。台阶很陡,尽管是下坡,走起来的确非常吃力,天气很热,歇了几次,喝了两瓶水,吃了西瓜,三十五分钟左右,下到谷底,台阶不见了,见到了房屋。先经过清微宫,这是一个清代晚期在原来殿基上加建的一个民居院落。正房现为主殿,供奉神像,一位白发白衣的道姑守在里面。穿过院子向前不远,来到妙化岩工地,惊奇的是工程似乎已经基本完工了,砖石殿内的石质丹床保存状况非常好,令人意外。对比修复之前,尚有三分之二残缺的墙体,几乎都不见了,这也很令人失望。修缮文物,对老构件太不珍惜了。匆匆看完,赶紧原路往回走,全部都是上坡,结果用了七十分钟,大家都累得不行。所幸赶上了缆车,下山。
晚饭在朱家会所,牙疼,咀嚼困难,可惜了一桌好菜。
七月十四日:南岩
原计划今天检查一二三天门工地。因为大家都表示体力不足,而登一二三天门的石阶需要耗费远超过昨天去清微宫的体力,对于三个老专家(虽然我最年轻,也已经五十多了)来说,在如此酷热的夏天这的确是不可行的,于是就删除了这个内容。早上先登上南岩,先参观南岩宫,从南岩的龙头香处看金顶方向,都被云雾遮住,有光从云间射下来,那束光中的影子仿佛真武现身此处元代即有宫观,悬崖绝壁上垒筑建筑,并无现代加建,古意甚浓,在此流连,令人神情振奋,从南岩经过梳妆台、飞升崖去谢天地岩、鸿君洞,上上下下,经过环线绕到榔梅祠,路上遇到一家四口,父母四十岁左右,姐弟两孩子,问我们此去金顶还要多久?此时已经十二点多了,我们善意地提醒,如果此刻决定步行上金顶,估计需要五个小时,那时下山缆车已停,只能在山顶留宿了。他们笑笑,不置可否,继续向前而去我们在榔梅祠停留吃饭。
由于路远天热,加上昨天已经登了半天的山,今天又连续登山,此时大家已经体力不支了,看看时间已经是中午一点半,于是又调整方案,取消原定下午要去的玉虚岩,中午在乌鸦岭的太极会馆休息,恢复体力,下午四点去太子坡评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关于武当山的电视脚本,在太子坡文物所吃饭,等着厨房准备菜的时候,正是日落时分,被傍晚的风景吸引,可惜复真观的大门刚上了锁,只能拍下九曲黄河墙这边的风景,眼前红墙绿瓦,落日余晖,太阳一点点落下山去,令我停留良久,被喊回去吃晚饭,喝了一点桂花甜酒,想起上次在此喝酒,还是两年前的五一假期。
七月十五日:特区文物局
上午在文物局开会评审,检查各个项目的施工和监理文件,提出意见,打分。
我提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一定要重视科学研究和历史档案保存。研究论证和设计施工必须密切联系,不能赶工期,要对历史负责。
中午在文物局食堂吃饭,赶往武当山西火车站,乘一点钟的火车离开回武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