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柳州行

(2022-07-18 14:29:29)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杂谈

分类: 山村考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柳州行

柳州行
 7月一日,
早晨起来扫庙。中午到达柳州,在城市便捷酒店安顿下来,临时去吃了一碗西红柿牛肉粉,下午去职院参观,讲座,晚上吃侗族大餐。
7月二日,柳州行

并没有遇上台风带来的大雨。大家分组。行动我先和梁老师去了柳城县的覃村和古廨两个仫佬族村落,两个村都很完整,建筑风格与客家类似,其中覃村背靠喀斯特地貌的群山,村口有一口大池塘,风景典独特,村里尚有人住,有一个覃州衙狱,令我疑惑,这个覃州是什么地方?而古廨村建有寨墙,石头垒砌,五座门楼,有"朔方首善、石鼓门楼、花门楼、窄门楼"等,但是门楼上题字都是从左向右写,令人感到奇怪。仫佬族居住的村子都是在喀斯特地貌的群山脚下而建的,背后是山,前面是平原,所以它的这个占地也比较好。然后往融水县走,路过一个叫大浪的小镇上面,肚子饿了,就买了一碗肉丝汤粉吃,我看了这个店里面还卖一种小饼饼,就买了两个,饼是糯米加碱水的,没有糖味。到良双村旧寨苗寨的时候,遇到我们这个一个小组,这个小组的同学们都快两点钟还没吃饭,就把那个小饼子剩下一个给他们吃了,嘱咐他们赶紧去外面找饭店吃饭,旧寨村子里面己没人住了,我们顺着这个那个石梯旁去到最高层的时候,发现一条小蛇穿过前面石板钻进草丛。这个村虽然没人,木楼保存的质量很好,但基本上都进不去,我们在村中绕了一圈又回到那个停车的地方,有一个挂了村委会木牌的房子呢,门开着的,我们从架空层上去,这房子很大很深,走进去发现一个女的坐在那里,问她,她说她是桂林来的,她是来做工程的,不是本地人,啥也不知道。这就是我们在那个旧寨的一种所见所闻。随后我们又赶到另外一个小组,这个寨子叫平卯。开始以为平卯是一个苗寨,后来才发现是一个侗寨,它是沿着一个大的一个河湾建的,河湾汭位的山坡上层层堆积的都是房子,远远看去很有气势,但是后来发现里面的房子都改造过了,就失望而归。这时几个小组一起会合往县城方向去,路上经过了路边的一个叫三王宫的地方,三王宫是国家级保护文保单位,他们说是侗族的信仰。其实我在苗寨的时候也见过一个三王宫,是否苗寨和侗寨都有这个信仰?不知道。晚上安顿在三江县城的维也纳酒店,然后就去找饭馆吃饭,到处是侗乡的特色。大家都不习惯,于是好不容易找了一个正常炒菜了饭店,点了十几道菜,每道菜都挺好吃的,其中一道红烧鲤鱼是最好吃的,令人感到有些意外。还买了个大西瓜,一盆黄檗果,算是把大家好好犒劳了一顿。柳州行

柳州行
柳州行

7月三日,
我一般六点之前就会自然醒,今天醒来一看都七点一刻了。睡眠好了,一天都不觉累。一路都下着雨,第一站随一个小组走访壮族的和平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核心保护范围的是花街,当地叫骑楼老街,意思是二楼走廊柱子落地。在我的要求下,我们走进河对岸壮族吊脚楼拍摄,当地人坚持说壮族住的不是吊脚楼而是骑楼。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同民族的吊脚楼非常值得比较。这户的主人姓韦,六十多岁,他回忆他们家的木楼是他高中毕业回乡1972年的时候开始建的,旁边是他老伴,说嫁过来三十多年了,孩子在外工作,一年才回来一次,不打算盖新房。他陪我们在楼里参观,楼上几处地方加了钢索,他说这是他自己加的,用来拉住柱子,不然房子不稳。他还说,壮族的木楼,三楼是不住人的。临走,一直笑咪咪的老太太操着生硬的普通话留我们"吃中午"。对于壮族老乡的热情,我们婉言谢绝了。这时已临近中午,去其他寨子要经过县城,找到一家粤港叉烧饭,大家自由点餐,我点了一个禾花鱼饭,匆匆吃完。第二站赶到马胖侗寨,首次看到侗族鼓楼,是一处国保。村子规模很大,鼓楼附近是村子的中心,旁边一个开敞空间,井亭后又有一处铁皮顶的休息空间,四周都是老木楼,三桌人在铁皮亭里面打扑克,我问离得近的这桌打牌的老乡,可不可以去木楼里拍摄,一个大姐抬起头说,可以呀,要给线的我们说我们去拍,不打扰你,你接着打牌,可以多赢点钱,也一样的。走进左边的一幢,刚走上二楼走廊,一个躺在廊子上长条板凳上的男子忽然被惊醒了,坐起来疑惑地看着我们,得知来意,并没有拒绝。我上上下下拍,房子很暗,原因在于它有五间的进深,中间的房间完全没有光线,他说房子建于1943年,因为那一年寨子起了大火,现在的木楼基本上都是那次大火之后建的,主人姓吴。听了他说的,我很好奇于进深三间的木楼是什么状况,于是又走进右边那幢小一点的木楼,先进一楼架空层,然后上到二楼,开间只有两间,进深三间,显得很轻巧,光线果然好多了。这家只有婆媳二人和三个孩子在家,两个人一直都在笑,其中婆婆不懂汉语,媳妇是湖南通道嫁过来的,沟通很困难,经过反复询问才知道房子的年龄是三十八年。婆婆留我们喝油茶,我们婉拒了。下楼之后,看到那个楼上的男子老吴已经坐在铁皮亭子里了,最先跟我们搭话的大姐是他的老婆。这儿的老乡总体都很质朴热情,调查也很有收获。第三站归宁和江口侗寨,大致都属于夹河型(河谷型),这是原生态的古寨,却尚未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非常可惜。第四站八斗小侗寨,八斗大和八斗小是不同的寨子,其中,中国传统村落核心范围在八斗小。此时体力已快不支,但仍然勉力带学生去寨中做了拍摄和调查。最后车驶上了大山山路,仿佛走在云间,入住高友侗寨,趁天黑之前,巡游了这个两省交界处的古寨,感觉腿有点酸软了,高友村半山腰务牙屯有两个鼓楼,其中新鼓楼里坐着几个老太太,老鼓楼坐了很多老头,最令人惊奇的是,老鼓楼里,老乡们居然集中在一起烤火我问他们你们是觉得热呀还是冷呀?为什么要烤火呢?一个老头回答说,这是老规矩。虽然全天都下雨,但调查有序进行,只是另外一个去龙胜瑶寨的组,因为坡太陡差点遇险,只好放弃,这个组一天无收获,所幸安全返回。住在海拔最高处的高友"烟雨人家"民宿,外面的雨下了一整夜。柳州行

柳州行

柳州行

柳州行

柳州行
柳州行
柳州行
柳州行
柳州行
柳州行

柳州行

7月四日,
比昨天醒得早。因为昨晚电话纷扰不断而睡晚了。晨起饭后在濛濛的细雨中分组重新细细地看了高友古寨。这个寨子应该算是包山型,因为它没有明显宽阔的河谷,村居都在小溪的一边,沿山层叠而上。而且分出两个屯,上面这个叫务牙屯。一个多小时,逛完村子,赶去高秀村,路上遇上老乡盖房,大师傅不让我们拍照,说是要收钱。高秀比高友小,保留了几个寨门。接下来是重头戏,程阳八寨,八寨当然没有时间全部都去,于是分别去了平寨,岩寨和马安寨。这里是封闭的4A景区,尤其是风雨桥与村落构成的景观非常不错,但村里原生态的风貌已所剩无几。我仍然坚持走访了几家夹在新建房子背后的老木楼。不到中午,艳阳高照,天空蓝得像是画片,中午点的菜不错。三个寨子分别都有鼓楼,在马安寨鼓楼前,正碰上当地老乡一起排练芦笙舞,老乡还招呼我们一起吃六月六百家宴,我一看桶中的肥肉,不好意思地婉拒了这样的太阳下工作越来越吃不消了。回来的路上,风光无限,赶回柳州还车快到九点才开始吃晚饭,这真是劳碌的一天。柳州行

柳州行

柳州行

7月五日,上午乘高铁离开柳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