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总结
(2020-12-27 23:52:21)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杂谈教育 |
分类: 读书与爱好 |
2020年总结
这一年十分短暂,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上半年的停滞。以至于几乎一事无成。
一、《中国乡土建筑赏析》书稿。虽然已经交稿,有遗憾,不仅因为疫情的原因,推迟出版,而且因为我感到包括平面图在内的专业解析这方面做得不好。这也是这门课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问题,毕竟是全校不同专业的通识课程,涉及解析和赏析两方面内容。对于乡土建筑,我不可谓不熟悉,研究它是我专业的范畴,但是如何解说,以通俗为主还是坚持专业的内容,如何取舍,如何偏重,一直没有明确,偏颇很多。不过,年底的时候,这件事算是有了一个比较好的突破,就是说,归根结底,重点还是要向学生展示和讲解、比较各种乡土建筑的平面形制,所以都需要附以平面图,即使有些枯燥,也要坚持围绕形制来解说。
二、《汉中古城》书稿。对于汉中地区的历史遗存,我专门做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补充考察和写生。但是书稿交出去之后,却引起了争议,即出版社不满意,认为我画的内容不够。因为人们对汉中的名胜,误解很多,以为这里像山西或徽州一样,遍地文物建筑或历史建筑,其实汉中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遗存并不多,无城墙城楼,无文庙武庙,无大型古代寺庙,城市内部的街区格局保存也不太好。另外就是涉及到我的绘画表达方式,注重轮廓和线条,太风格化,太简单了。
三、游武当山,以新的眼光和视角,专门为武当山画了一组钢笔,一组水彩,终于是还了一个多年的心愿。这一次,因为在汉中,把水彩捡起来,训练了上百张,却只能说可以表现一点东西,远远达不到好的程度。换句话说,我可以达到的,也许只能这样了。
四、与东漓村合作,这件事因为给我配合的研究生的各种敷衍的表现,打了我的脸。说明了现在的很多建筑学研究生不但治学能力差,而且毫无学习进取心,今年只是一个典型暴露。这件事也给我一个教训,逼着我自己画图,长期记录平面和剖面,不能把这些事都托付给学生。于是,我为桂林、永州、广东等地补画了数十张民居的测绘稿,用于比较研究。
五、组织资溪的学生竞赛,这件事也没有那么刻意,但是,引导年轻人关注乡村,实际上就是关注现实生活,通过设计使生活变得更有趣,这是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想想这些建筑创意训练工作,建筑形态空间与文化的转译活动好像才是我积累多年的专长。建筑这个专业,虽然很驳杂,也给了我许多开发潜能的可能性。使我相信,任何一件简单的事情,坚持做下去,都会有收获,有成就,有快乐。
六、游湘南,去了湘南永州地区的五个县,丰富了自己的游历,增加了自己的底气。那里的遗存很丰厚,使我反思这么多年是不是在江西局限了太多的时间?不过正是因为有了对江西金溪的比较全面持续的关注,积累的经验对后来看其他地方的眼光,是必要的储备,有很大的意义。
七、游广东,除了广州之外,去了两个市县,即东莞和肇庆(高要)的大约十个古村,对广府风格的建筑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对比三十年前和二十多年前去广州和深圳的经历,看东西的角度和眼光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八、游山西,太原、平遥一线,领略到了众多的北方的五代宋金元时期的古建筑,开阔眼界,振奋心胸。对于大木构,我们的知识太有限了,书本的学习是低效率的。但是,我也发现,中国古建筑的学习,很难,案例太多,规律也难寻,当然也和我们之前的学习秩序有关,从民居开始,现在反过来研究大木,两者之间,缺乏一个整合。
九、年初在汉中的时期,腰病发作,几乎不能行动,其痛苦常人难以想像。对此我没有失去信心,坚持锻炼平板支撑,每天早上蹦着腰坚持出门行走,开始要扶着行道树,3000米后才能稍微缓解过来。
十、这一年发作了两次不明原因的胸口痉挛疼痛,到医院检查了一周时间,一共七个检查项目,却没有结论。但是引起了我的警惕,我申请把两门主讲课程改为了助教,虽然没有脱离课堂,工作减免不了多少,但是的确轻松了很多,也可以说,“好为人师”这样的念头冲淡了很多。使我感悟到,或者说,达到一种心态,就是“世界没有我更精彩”。这并不是说自己不再努力做事,而是冷却了“凡事必争”的心。比如学校要我报什么奖之类的事情,我都回避了。为什么?时至今日,我还要这些干什么呢?我的心思和关注应该花到别的事情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