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日记(七)洋县的三个国宝建筑

分类: 读书与爱好 |
汉中日记(七)洋县的三个国宝建筑
洋县是一个很厉害的地方。不仅因朱鹮举世闻名,而且保留了三座著名的古建筑,均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尤其它境内保存着多座元代木构,分别是良马寺觉 皇宝殿,智果寺大佛殿以及醴泉寺大殿,被认为都是元代遗留的木构建筑。也是汉中市迄今保留的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一天之内饱览了这么多有价值的古建筑,实在是这次在汉中最有收获的一天。
良马寺在洋县西边的四红村。实际上就在兰家村和曹家村之间,而不在四红村内,由于错过了第一个路口,我们兜了一个大圈,才找到它,也因此耽搁了大半个小时的时间,这是非常宝贵的 大半个小时。田野考察总会出现这样的遗憾。
觉皇殿即大雄宝殿,是良马寺仅存的建筑。它始建于元中统二年(1261),殿长约18米,宽约15米,高约12米。大殿坐北朝南,前檐面阔三间,后檐面阔五间,即所谓的“明三暗五”的形式。内檐用大额,而外檐下的三踩斗拱,用了两道假昂(它的华拱都做成了斜昂的形式),这些都是元代建筑的做法。

在大殿前的墙壁下方,镶嵌着民国十九年三月重修大殿时的碑刻,说明经过了历代的不断翻修。根据文献记载,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咸丰元年(1851)、同治十三年(1874)、光绪年间(1875—1908)、宣统二年(1910)、民国九年(1920)、民国十九年进行多次重修。但是,重修不是重建,而且非常幸运的是,它的大殿内部木构没有经过扰动。
门锁着,我进不去,但透过后墙的窗户,看到了它内部局部减柱做法,这也是元代建筑的典型做法,。

智果寺大佛殿。这座寺庙保存比良马寺好,原来是学校占为校舍,开始以为这期间不能进去,远远看见那个院门开着并停着一辆小车,好说歹说放我一个人进去,匆匆看了前院这一组建筑,却错过了后院的藏经楼。至于为什么,因为时间不早了,心中还惦记着还要赶去洋县县城看古城和那座唐代古塔。
安安静静的院子里,古银杏和古柏掩映下的大佛殿,笼罩在苍劲和悠远的氛围里,环境和几都有足够的分量,打动人和感染人,这也许是看古建筑的一个重要回报。
元明时期,这里有高大的城垣和护城河,形成一组城堡式敕建寺院,曾经被誉为“汉上,名刹”。 智果寺始建于唐仪凤年间(676—679),宋元明清均有修葺。当时,寺院占地约53亩,规模宏大。如今,这里只剩下大佛殿和藏经楼,为元明时期的建筑;其余的厢房和耳房等,均为清代以后修建。
这座大佛殿重建于元代,坐北朝南,呈“凸”字形,面阔五间,进深七 椽,单檐歇山顶。前檐下斗拱和柱子之间,用一根大额,建筑内部当心间减柱,内部只有三间,当地称为“明五暗三”,梁架还是五开间,只不过减了心间的金柱而已。这是典型元代的做法。而建筑的四根外柱向内收起,形成鲜明的侧角,也是明代以前建筑的做法。整体看去,建筑屋顶飞扬,屋身较矮,一派早期建筑古朴的形象。
但内部已经经过维修,内檐敷满彩绘,不仅失去了古朴之风,而且与外部环境很不协调。尤其遗憾的是,据说大殿原有壁画,修缮的时候,因为没有这笔资金,而未得到妥善修复。
大殿前方的地面上,有多件石碑的底座,这里曾经竖立着一些宋、明、清时期的石碑。
屋顶正中装饰有楼阁式的砖雕,俗称为“子牙楼”。屋脊两端饰鸱吻,戗脊有仙人走兽,灰瓦覆盖,古朴典雅。据说,殿内的墙壁上,描绘大量壁画,以天王等人物形象为主。
在大佛殿的左前方,悬挂着一口大铁钟,体型不大,很不起眼。但是,它铸造于明正统元年(1436),为“智果寺八景”之一。这里曾经以“高阁藏经”、“圣谕神碑”、“石镜照人”、“南院宝塔”、“魁楼望汉”、“古城遗址”、“东亭晓钟”、“香台睡佛”等八个景观闻名遐迩。
藏经楼位于大佛殿后方,修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长21.7米,宽18.3米,高12米,坐落在条石台基之上,为典型的宫殿式建筑。这里原本收藏有各类佛经4178册,每年农历的六月初六,举行盛大的“晒经会”。

开明寺塔
开明寺塔亦称关寺塔,位于陕西省洋县县城开明寺(今开明广场)内,《洋县志》载:“开明寺塔:与寺俱建于唐初”。《汉中府志》载:“开明寺:县南二百步,法轮院也。唐开元中(公元713-714年)建,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重修,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为丛林。有浮屠高十三层”。
塔在原开明寺北,故称开明寺塔,寺早圮废,仅余此塔。

我从西大街步行进入洋县古城,洋县称得上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城,古街东南西北基本格局俱存。我穿过十字街来到唐塔街,向南一看,唐塔就在那里!这时候天已经黄昏,人们陆陆续续来此广场休憩。被柏树、汉莲和紫荆花簇拥古塔掩映在夕阳之中。
开明寺塔高13层,计27.33米,为方形单层多檐式砖塔,塔身北面正中设券门,内辟方形小室,长宽各1.5
米,室墙内壁之上于转角处施迭涩砖,将室墙顶部收缩成八边形,其上砌井口枋一层,枋上每边各隐出散斗两个,斗上又迭涩向上逐步收缩,至顶形成一个小八 角形的小穹窿,每边宽10厘米。塔的外观,在方形基座上更立须弥座式的台基一重。束腰每面作壶门8个,台基上部向内用迭涩收进5层,塔身亦用菱角牙子与迭涩合砌成塔檐,各层间自下而上逐层缩小至顶,复以半圆形的复钵及八边形的刹柱和宝盖;自第二层以上塔身各面设
佛龛52个,及方形单层小塔100个,佛龛之间雕有龙凤壁画,佛龛内有石雕佛像,各层塔檐角上均有风铃。整体建筑非常古朴。



开明寺塔

前一篇:汉中日记(六)老南郑县治铺镇
后一篇:汉中日记(八)洋县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