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古村落赏析之湖山村(中国传统村落)——被遗忘的你在山那边也曾经的安排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山村考察(江西省) |
金溪古村落赏析之湖山村(中国传统村落)——被遗忘的你在山那边也曾经的安排
湖山村位于金溪县双塘镇,镇区西部两公里的小山脚下,吴氏聚居。村子规模不大,但是显然经过着意的设计和安排,其格局的完整在金溪堪可名列前茅。



村中房屋围绕中间那座坐南朝北的门坊展开,均呈 坐南朝北布置。门坊两旁的墙呈八字形状,村墙界面从八字墙再平行于两旁的建筑外墙延伸,村墙和建筑外墙之间留出巷道,村墙引导街巷的延伸。布局紧凑而规整,这当然是它的特色。但缺少了竹桥村那样的开合有度的空间层次,稍稍缺少了内部空间的进深。因此,走在村中,感觉村落的气象貌似紧凑有余,松弛不足,与其说这里是一座田园乡村,不如说是一座放大的书院。
我对于金溪古村落特征的认识,它们总体是希望形成一个封闭的“村堡”的。大大小小各显姿态,湖山与后林、北坑、药局、戌源、全坊等一样,保留了大片的村墙,成为这方面的典型之一。
或者可以说,金溪古村落由于建筑质量比较好,破坏的速度没有那么快。但不能掩饰文化大变迁时代的无奈。每次伫立在荒凉的古村,我总是感觉眼前这情景恐怕是短暂的幻境或者梦境。或者说,这里原本就是安静的,几百年之后,是又该回归安静了吧?
我仍然觉得自己很幸运,走过这么多历史的印迹,为这么多有故事有意思的村落作记录,多么奢侈。

金溪的牌坊,大多数都和村落的门坊合二为一,成为一种对家族的旌表。

这一道墙就是典型的村墙,起对外的围护作用,把村巷也包裹进来。



这个门仪雀替的雕刻,工艺一般,应该是清晚期的水平。湖山人曾经主营景德镇瓷器,因经商致富。




资料记载,元至正十一年,吴氏从本邑桥坑吴家迁此。因处山脚下,别名山下村。
这座“科第里”的门坊指的的谁呢?我翻阅了县志,没有找到这样一个人,只是说湖山村姓吴。它北面的那个祠源村倒是出了两位冯姓进士。我请教了合市镇的米镇长,他说帮我问过当地,村子历史上出过进士(也可能是乡进士,即举人),究竟是谁,还有待查询。我看这座建筑,判断是清代的形制和风格,而且其题刻是科第里,似乎可以确定,不是旌表进士,而是举人这样的功名。

金溪的牌坊,大多数都和村落的门坊合二为一,成为一种对家族的旌表。

这一道墙就是典型的村墙,起对外的围护作用,把村巷也包裹进来。



这个门仪雀替的雕刻,工艺一般,应该是清晚期的水平。湖山人曾经主营景德镇瓷器,因经商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