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丽的古城老街——再访南丰古城(一)

(2014-09-23 17:56:41)
标签:

旅游

历史

文化

分类: 美丽的古城老街

美丽的古城老街——再访南丰古城(一)美丽的古城老街——再访南丰古城(一)


新西兰女作家路易·艾黎曾说,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山城是湖南的凤凰和福建的长汀。中国古城的美究竟是什么?并没有人再告诉我们什么。

人,没有发现远处的美,是因为没有眼光;人,没有眼光,是因为没有发现远处的美。我一天天清楚老城与古村美和有生气的密码,也在渐渐清楚一路走来的自己——那种对深情目光的领悟,对事物深意的破解。这一次白天跑来跑去,晚上也没有休息好,第二天晚上甚至累得耳鸣——做一件事情,好难啊!我好像是对这些古城,做着一个个临终关怀,这么多年来,没有人真正系统研究过中国的古城,而古城消失的速度却非常惊人,面对这一件件庞大的艺术品,人们无视它们的价值,甚至在本地,人们对所处的老城价值也茫然不知,对它的逝去毫不可惜——只让我一个外地人如此动情——当然有的老城,让我心仪,有的城市格局和情境也不一定能够打动我,不仅仅在于留存多少的问题——尽管大多数城市还是让我喜欢的,那些山水之间契合的宝石——这涉及人的不同感觉,问题是如何让这种感觉,找到依据——目前以我一己之力能够做的,是认真的学习,是虔诚的阅读,而且要和时间赛跑,尽可能在薄情和无知的人们拆除它们之前。

时隔一月,我又坐上了南下的列车,这次的目的地——南丰。在列车上,同行的五位年轻人问我,依照路线,应该是在抚州下车比较好,车程也短些,住抚州条件也会更好,我说,每座小城,应该住一两天,如果有机会,为什么不呢?反正是出来玩。

于是我们把住处安排在南丰,北门不远的中兴酒店,两个早晨起来,我都一路向南,坚定走向老城。早晨六点,就赶到十字街,那里基本上没有人。然后,慢慢从四面道路走来几个早锻炼的,接着是中学生(后来我才知道,第一中学就坐落在胜利街北面高风巷不远),接着是摆水果摊的,老城才开始苏醒。

头天到达的时候已是晚上九点多,在胖子烤鱼那里吃了晚饭,结果吃多了,夜里睡不着,看完了一部俄罗斯二战电视剧,约莫十二点过后,好不容易浅浅地睡了。

第二天早晨五点钟,我就醒了,宾馆十四层南边的阳台正好对着老城方向,拉开窗帘,可以俯瞰老城,等到慢慢露出的晨曦将老城从黑乎乎中唤醒(这个等待黎明的清晨将久久印在我的记忆中),我就步行走到了建设路口——这就是原来北门的地方——那里向南走下去大约有一个一米多的高差,前面两侧的屋子是老式样的商铺,稍稍弯曲的道路把我引向了十字街。

美丽的古城老街——再访南丰古城(一)

美丽的古城老街——再访南丰古城(一)

美丽的古城老街——再访南丰古城(一)

美丽的古城老街——再访南丰古城(一)

美丽的古城老街——再访南丰古城(一)

因为上次已经走了西南片,在十字街略作考虑,我选择了向人民路东关方向走去,结果不知道怎么就绕到了东门菜市场,我被拥堵的人群干扰,只好问路人,江边何处?于是就被引导走错了路(这个人告诉我应该回到建设路再往一直南走,这当然是对的,但显然是太绕了)——但也只好取道建设路,回到十字街再向南走。

这一次,时间虽然不长,东西南北门却都去了,然而,还只是一步步靠近它,对于我这个陌生人,我不能太急于求成,也不能妄言和本城居民那样自觉地认同它归属它——每个方向都被延续成片的老街老屋覆盖——古城的格局完整地保留。南丰老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原来都建有四门,南面城门临盱江,那里建了一座跨江索桥;东门与北门原来设有瓮城,且架了城楼,可惜现均已不存,东门那里尚有红色石基,城里是人民路,城外是沿江北路,都是老街的模样。唯有西关尚存城门洞,可惜那门券上新写了“西门”两个字,让我摇头。据康熙旧志记载,明正德六年(1511年)南丰开始修筑城墙关防,当时为抵御流寇匪患,南丰知县莫止筑土城891丈,两年后建成,城墙高一丈八尺,基宽一丈五尺,作城墙四栋,知府韩辙前来视察,看到西北城外山势高于城墙,便将关西城墙再增高八尺余,由此可知,西关城楼最高且最险峻。

以十字街为中心,东西南北主要街道分别是人民路、胜利路、解放路和建设路,构成了老城交通的主干。除了四条主要街道,尚有旴江东路和旴江西路街口可称“小十字街”,其他则是小巷,鲁家巷,高风巷,杜家巷祝家巷,罗家巷,六甲巷,陈家巷,江家巷,李家巷,王家巷,花心巷,季家巷,上水关,下水关,袁家巷,岳庙巷,攀桂坊,火巷,大太史巷,小太史巷,三忠祠、高家巷、横钟巷、直钟巷,魁星巷、府官巷。这些名字,至少是有心人取的有文化的,至少没有被当代人用无知给恶搞掉。第二天早晨,我和陈老师分头行动,南大街的花心巷是陈老师先发现的,我则是在东大街攀桂坊那附近走了迂回的路

垂直交叉的十字街,使南丰古城的格局显得简单,这样的尺度和整齐肌理,南方城市之中并不多见,金溪老城就没有形成这样的十字街,但它是一种明晰的城市格局类型。不能说,这种格局是多么完美有趣,但至少反映了生活——因为实际上,公共建筑的拆除确实影响了古城的完整性,且不说基本拆除了的城门城墙已经重创了城市的结构,文庙、县衙的失去对古城秩序的影响也很大,当然后来的电影院、体育馆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种公共建筑缺失的凝聚力,当然,也许东方文化中场所的凝聚力自有它特别的方式,或是分散到特定位置的东方信仰的坛庙里(比如城隍庙,文昌宫,三忠祠等),或是分解到各个交叉节点和每个小的转折空间中——这些空间又不是今天的的人毫不思考地“规划设计”上去的,它们有着它们自己应有的位置和自在尺度。

美丽的古城老街——再访南丰古城(一)

美丽的古城老街——再访南丰古城(一)

美丽的古城老街——再访南丰古城(一)

美丽的古城老街——再访南丰古城(一)

美丽的古城老街——再访南丰古城(一)

美丽的古城老街——再访南丰古城(一)

阅读它,在于它已经形成了一种自己的空间结构和语言。不说那些中国街巷类似的,住居院落的尺度,老砖外墙,老路的石皮,不说它东西两公里,南北800米的规模,慢慢地,有几点让我厘清了南丰的特别,首先是,从街上直接开门的宅院,从街上分出去的巷子,再组织面向巷子的宅院,从街上先分出去入口空间(相当于短促的尽端小巷)作为宅院的入口过度空间,那一个个凹进的、尺度高阔、突出红石墀头的宅院大门,正是南丰老城自己的建筑符号,这种红石和青砖、木梁的组合,协调在一起,形成立面的形式风格,一再重复地出现,让我仿佛从金溪建筑风格的河里游了出来,建立了全新的印象。我大概数了一下,完整的宅院至少有两百个(有的一个天井,有的两到三进天井),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坐北朝南,由于巷道有东西南北之分,于是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宅院均需在巷道开一侧门,进前院再入正屋,这个便是南丰老县城宅院的“秩序”和“格式”,无论它们是不是门脸一路排开去,这样数百个方方正正的院子组合的空间,大家小尺度、致密地排列在一起,使它有无数迷人的亲切宜人的地方给老城的人们留下记忆,也给游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它的路网是如此的方正,排列如此的密集,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棋盘状,和黎川的鱼刺状、金溪的“葵花状”(它有一个中圈,然后外围又有几个略呈放射状的组团,我只好这么形容),都是那样的不同——在南方,这是一个并不容易实现和被发现的类型。因此,在将来整理这些美丽的古城老街的时候,我可以欣慰地定位南丰古城为——罕见的规整方格网状道路格局和由近似尺度和相同朝向的天井院落组合的致密肌理的南方城市,是同一城址千年延续的山水城市营造的杰作,是抚河上游(旴江)流域特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财富集中的展现,是赣粤闽交界地区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的载体

不被发现是事实,因为人们轻视它,这么多南方远处的小城,入不了众人的法眼——直到它们消失也不可惜。但假如有一天它们消失了,我不知道,到哪里去寄放我这段美好的梦境——那些低调密集的摆放和交织——到哪里去邂逅那刹那的感动;我也不知道,在老城居民眼里,会不会和我这个异乡人有同样的一份茫然失落——这些曾经我是图你是底的美好交集,最终也都会飘落风中,随风而逝。美丽的古城老街——再访南丰古城(一)


 美丽的古城老街——再访南丰古城(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