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金溪古村落(四)——明代牌坊建筑之二

标签:
杂谈 |
分类: 山村考察(江西省) |
解读金溪古村落(四)——明代牌坊建筑之二
位于黄通镇黄通村口总门楼,一座三层式结构的石雕大牌坊尤其引人注目。牌坊上层石匾镌刻“恩荣”二字,中层镶嵌镌刻有“忠义世家”的大石匾,石匾左右都有小字,右手写有“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岁次......”字样,下层是粗大的方形横青石门梁,中心间在双龙戏珠和长鹿衔芝两个石雕粱坊间增加了一面门额,刻有“乙丑进士邓昌
丙戌进士邓成”字样,右手小字“大明嘉靖癸巳正月吉旦”(公元1533年),左手小字难以辨认。左右次间的额坊还刻有功名榜,人们又称它“邓家牌坊”。这座牌坊有两处纪年,《金溪县志》记载,这座牌坊建于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显然是以它最后完成时间计算的。
“南州高第”坊位于金溪县琉璃乡小耿村西南端村口水塘北面,坐北朝南,正中额楣横刻“南州高第”四字,右题“万历乙未年孟春月吉日”左题“福建省参议门婿口口(两字不可辨认)”。
“南州高第”坊为庑殿顶青石牌坊,三间四柱三楼式。牌坊两侧连接有八字墙,当心间开门,为村落里巷的通道。边楼下方是仿窗石板,门框上有带雕刻花纹雀替。门框上方是“南州高第”额楣。上枋枋心是“鲤鱼跃波”纹样,箍头是荷花水鸟花纹石雕。额楣左右是人物石雕短柱,两侧有方形瑞兽花鸟纹石雕,右侧图案为“雀鹿蜂猴”(爵禄封侯),左侧图案有猴、马、鹿、鸟、蜜蜂、牡丹等。下枋枋心是龟锦包袱纹样,底纹是连续云纹图案。下枋上有三颗门簪。三楼屋顶檐下施石砌镂空雕刻斗拱,斗拱间有精美花草纹雕刻。边楼下方为石板封砌槅扇纹石窗,上有花草纹石雕雀替。上方是空白有边框雕刻的额楣,下额枋为菱形连续花纹石雕,枋心为三角形花草纹雕刻。四根石柱上方有龟锦纹样石雕,方形立柱下方都有柱础。
“南州高第”坊各部分结构与雕刻均保存非常完好,牌坊整体造型古朴,用材粗大,层次分明,牌坊上的石雕装饰刀工深刻,内容丰满,形象细腻生动,是金溪少数保存完整具有明确纪年的明代牌楼。
位于何源乡孔家。为三间四柱三层五楼式,最上一层中间刻“圣旨”二字,二层额坊分两排刻有“南京崇仁卫指挥孔俊卿,北京宛平县知县孔宗鲁”,右手刻“万历己酉年口口冬日吉旦”。牌坊雕饰精美,可惜雕刻的人物均已毁损。中心间门洞两旁各立一座石狮,左右对望,形态十分生动。
(6)游垫“总宪第”坊(明中晚期,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
位于金溪县合市镇游垫村总宪第大門,為巨石牌坊式,門額石刻“總憲第”三大字,前後數行豎款,清楚地鐫刻著“廣東按察司按察使胡桂芳萬曆三十年(1602年)歲次壬寅孟春吉旦立”。这是和宅第一体的门式牌坊。
位于左坊镇后车村,后车大祠的门坊,三间四柱五楼式,落款“长洲文震孟书”,明末状元文震孟题字。(文震孟(1574年~1636年)
明代官员,书法家。天启二年(1622)状元及第。活跃在明晚期的天启崇祯两朝。)这是和祠堂一体的门式牌坊。
(8)肖公庙“儒门甲第”坊(明晚期,明崇祯丁丑年,公元1637年):
“儒门甲第”坊位于合市镇肖公庙傅家村口,坐南朝北。“儒门甲第”坊是标榜科举成就的牌坊,牌坊正中额楣横刻“儒门甲第”四字,左右有小字题为“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友人孔贞运为丁丑进士傅振铎题”左落款“崇祯丁丑仲冬吉旦”,说明牌坊建于明崇祯丁丑年,即公元1637年。
“儒门甲第”坊为红石牌坊,无屋顶。牌坊当心间开门,为村落里巷的通道,边楼用竖石板封砌。门框上方石板上有三颗造型各异的门簪。门框上方是“儒门甲第”额楣,额楣两侧有方形人物云纹石雕。边楼右侧额枋正中书“礼门”,左侧额枋正中书“义路”二字。边楼下方为石板封砌,上方额楣的上额枋为装饰性月梁石雕。
“儒门甲第”坊整体保存较好。整座牌坊造型简约,用材特殊,结构稳定。纪年明确,红石为体,少见石雕。
前一篇:请朋友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