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金溪古村落(四)——明代牌坊建筑之二

(2014-04-17 20:17:05)
标签:

杂谈

分类: 山村考察(江西省)
解读金溪古村落(四)——明代牌坊建筑之二
     金溪的牌坊,功能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旌表个人的,一种是旌表家族的。表彰的内容,或是家族高风,或是科举、功勋以及“忠、孝、节、义”四德。在金溪乡野,这些牌坊多结合村落门坊或者祠堂官厅大门,或作为村落大门,或作为巷弄入口,或作为建筑大门,几乎没有单独树立的牌坊,所以在金溪,牌坊的作用相当于“门”,和西方的凯旋门一样,既褒奖具体的人和事,也宣扬一种场所的纪念意义和积极精神。
    金溪的牌坊,均为石质,而且几乎都是有楼式(屋顶盖住柱子),没有见到“冲天式”(柱子冲出屋顶)。
    牌坊建筑是乡土建筑的杰出代表,结构形态自成一格,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具有丰富艺术价值和深刻历史文化内涵。它们既是精美的建筑,在村落整体格局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3)黄通邓家“忠义世家”坊(明中期,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解读金溪古村落(四)——明代牌坊建筑之二

   位于黄通镇黄通村口总门楼,一座三层式结构的石雕大牌坊尤其引人注目。牌坊上层石匾镌刻“恩荣”二字,中层镶嵌镌刻有“忠义世家”的大石匾,石匾左右都有小字,右手写有“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岁次......”字样,下层是粗大的方形横青石门梁,中心间在双龙戏珠和长鹿衔芝两个石雕粱坊间增加了一面门额,刻有“乙丑进士邓昌 丙戌进士邓成”字样,右手小字“大明嘉靖癸巳正月吉旦”(公元1533年),左手小字难以辨认。左右次间的额坊还刻有功名榜,人们又称它“邓家牌坊”。这座牌坊有两处纪年,《金溪县志》记载,这座牌坊建于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显然是以它最后完成时间计算的。
(4)小耿“南州高第”坊(明中晚期,万历乙未年,公元1595年):解读金溪古村落(四)——明代牌坊建筑之二

   “南州高第”坊位于金溪县琉璃乡小耿村西南端村口水塘北面,坐北朝南,正中额楣横刻“南州高第”四字,右题“万历乙未年孟春月吉日”左题“福建省参议门婿口口(两字不可辨认)”。
   “南州高第”坊为庑殿顶青石牌坊,三间四柱三楼式。牌坊两侧连接有八字墙,当心间开门,为村落里巷的通道。边楼下方是仿窗石板,门框上有带雕刻花纹雀替。门框上方是“南州高第”额楣。上枋枋心是“鲤鱼跃波”纹样,箍头是荷花水鸟花纹石雕。额楣左右是人物石雕短柱,两侧有方形瑞兽花鸟纹石雕,右侧图案为“雀鹿蜂猴”(爵禄封侯),左侧图案有猴、马、鹿、鸟、蜜蜂、牡丹等。下枋枋心是龟锦包袱纹样,底纹是连续云纹图案。下枋上有三颗门簪。三楼屋顶檐下施石砌镂空雕刻斗拱,斗拱间有精美花草纹雕刻。边楼下方为石板封砌槅扇纹石窗,上有花草纹石雕雀替。上方是空白有边框雕刻的额楣,下额枋为菱形连续花纹石雕,枋心为三角形花草纹雕刻。四根石柱上方有龟锦纹样石雕,方形立柱下方都有柱础。
    “南州高第”坊各部分结构与雕刻均保存非常完好,牌坊整体造型古朴,用材粗大,层次分明,牌坊上的石雕装饰刀工深刻,内容丰满,形象细腻生动,是金溪少数保存完整具有明确纪年的明代牌楼。
(5)孔家“圣裔”坊(明中晚期,明万历己酉年,公元1609年):解读金溪古村落(四)——明代牌坊建筑之二

   位于何源乡孔家。为三间四柱三层五楼式,最上一层中间刻“圣旨”二字,二层额坊分两排刻有“南京崇仁卫指挥孔俊卿,北京宛平县知县孔宗鲁”,右手刻“万历己酉年口口冬日吉旦”。牌坊雕饰精美,可惜雕刻的人物均已毁损。中心间门洞两旁各立一座石狮,左右对望,形态十分生动。
     孔俊卿:字彦佑,永和乡鸣阳里(今孔家村),历官山西东胜右卫,隆庆间(1567~1572)升南京崇仁卫指挥。其子永保,袭父职任山西平阳卫千户。传孔俊卿身高达9尺,力大无比,双手能托起两只数百斤重的石狮。每次出征,冲锋在前,战功卓著。为表彰孔俊卿和孔宗鲁的功德,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神宗皇帝下令在孔家村正中央修建一座牌坊,牌坊至今总体保存完好。 
(6)游垫“总宪第”坊(明中晚期,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
   位于金溪县合市镇游垫村总宪第大門,為巨石牌坊式,門額石刻“總憲第”三大字,前後數行豎款,清楚地鐫刻著“廣東按察司按察使胡桂芳萬曆三十年(1602年)歲次壬寅孟春吉旦立”。这是和宅第一体的门式牌坊。
(7)后车“后车世家”坊(明晚期):解读金溪古村落(四)——明代牌坊建筑之二

   位于左坊镇后车村,后车大祠的门坊,三间四柱五楼式,落款“长洲文震孟书”,明末状元文震孟题字。(文震孟(1574年~1636年) 明代官员,书法家。天启二年(1622)状元及第。活跃在明晚期的天启崇祯两朝。)这是和祠堂一体的门式牌坊。
(8)肖公庙“儒门甲第”坊(明晚期,明崇祯丁丑年,公元1637年):
   “儒门甲第”坊位于合市镇肖公庙傅家村口,坐南朝北。“儒门甲第”坊是标榜科举成就的牌坊,牌坊正中额楣横刻“儒门甲第”四字,左右有小字题为“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友人孔贞运为丁丑进士傅振铎题”左落款“崇祯丁丑仲冬吉旦”,说明牌坊建于明崇祯丁丑年,即公元1637年。
   “儒门甲第”坊为红石牌坊,无屋顶。牌坊当心间开门,为村落里巷的通道,边楼用竖石板封砌。门框上方石板上有三颗造型各异的门簪。门框上方是“儒门甲第”额楣,额楣两侧有方形人物云纹石雕。边楼右侧额枋正中书“礼门”,左侧额枋正中书“义路”二字。边楼下方为石板封砌,上方额楣的上额枋为装饰性月梁石雕。
   “儒门甲第”坊整体保存较好。整座牌坊造型简约,用材特殊,结构稳定。纪年明确,红石为体,少见石雕。
     仅从这几面牌坊看,明晚期牌坊与早期的牌坊,在特征和气象上有着微妙的变化——虽然,我们尚未经过全面的考证、比较和研究,还不能一概而论。
     明代牌坊,是金溪古村落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些石构艺术大多数至今还是村落入口的标志。仅在金溪乡野我们就看到这么多珍贵的明代遗构,谁说我们没有好东西?与它们同时代的欧洲文艺复兴建筑相比,它们虽然没有高大宏伟的身姿,但是好不苟且的精致细节,同样令人啧啧称奇——谁说西方的建筑是石头的史书,而中国的建筑不是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