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争锋:一个完美的错误

标签:
影评怒海争锋娱乐彼得威尔拉塞尔克劳 |
分类: 我爱看电影 |
彼得•威尔总是会导演出让人过目不忘的电影,比如说《死亡诗社》和《楚门的世界》,还有这部《怒海争锋》。
不过,20世界福克斯公司找他导演这部影片,却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错误。
错就错在彼得太追求自己的风格,也太乐于把自己理解的原作表现到极致,因而打造了一部风格独特、成本高昂,但是票房却只是差强人意的作品,原作者几十部的系列小说,电影只拍了一部,就此搁浅。估计电影公司肠子都悔青了。
好在,对观众来讲,这是个完美的错误。
制作方不惜血本,完美地再现了风帆时代战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战争到生活,从情感到心理,从战术到科学,从战士的豪情到水手的迷信,细致到连枪炮声都要用古董大炮来配音,连火药爆破的火光颜色都要后期调整到完美……当有钱人雇到了醉心艺术的疯子导演,那效果相当不一般。
跟《阿拉伯的劳伦斯》一样,这部电影里面也没有需要开口的女演员,是部纯男人的电影(个人认为,还是劳伦斯更好看)。拉塞尔•克劳领衔的勇士阵容,实力也可谓梦幻。情节的设置,节奏的掌握,场面的渲染,都很不错,抛弃现实考虑,就单纯品评电影本身的质量,这个算是难得的精品,对于喜欢军事题材的人来讲,更是不容错过的完美之作。
他没能继续拍下去,最大的问题,就是导演对原作的改编,过于自我,也过于靠近原著。
图书跟电影是很不一样的。一部很一般的图书,如果改编的时候很好的发挥了镜头语言的潜力,可以成为非常感动人心的电影作品,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反之,优秀的文学作品,有些特质反而很难用镜头语言表达,古龙的小说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的故事,很难变成精彩的电影,问题就在于,原作者太善于使用文字语言,而改编成电影的时候,如果跟随原作太近,就会误入歧途,舍弃了电影本来最擅长的东西。好的电影改编,有时候必须偏离一点儿原作,殊途同归才好。这样才能发挥各自艺术形式的长处。
去年的《驯龙记》,情节其实就离原作非常远,但是市场效果很好。看过小说,那个要是按照原著来拍,100%必死。原著作为电影,是三流水准。改编却做到了一流水平。
《哈尔的移动城堡》,其实也偏离原作很多,但是小说和电影同样成功,各有不同的经典之处。
《怒海争锋》电影里,有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
彼得•威尔镜头下的拉塞尔•克劳,在他和船医一再进行大小提琴合奏的时候,皱眉头的其实早就不止是船长的仆人,多数观众也已经受够了,现在是21世纪了,古典音乐早就不再是影厅的宠儿。我们是来看爆破、美女、帅哥和小丑的,我们不需要克劳展现才艺,虽然能感觉到,这部分内容导演喜欢。但是你喜欢的东西就硬塞给观众,不高兴的观众下次不来了,也是完全正常的。
这部电影,彼得做对了很多事情,几乎是所有的事情。但是他失败的地方,恰恰是没有容许自己犯几个庸俗的错误,没有做出足够的调整,来适应我们这个并不高雅的世界。如果他保持了大部分镜头的艺术水准,同时适当加一些流行元素,取悦观众和票房的话,也许他的航程就可以继续下去,而不像现在,航程很完美,结束的也很快。不到两个小时,这艘完美的战舰,就已经消失在了世界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