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瞎了那些好演员——我看《芝麻胡同》之一

《芝麻胡同》播完了,我是熬了好几个夜看完的,追剧追的老眼昏花,暗天黑地。
说实话,我的内心是凌乱的。
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想把编剧揪过来,照他的脑门使劲拍两巴掌:你是咋回事呀?活生生把一个好端端的剧给祸害成这样!我让你瞎编,让你瞎编!
不是我手欠,实在是这剧太气人了。看开头,满心以为是一部可以和《大宅门》比肩的精品剧呢,没成想,越往后越狗血,缺少合理的生活逻辑。孙子辈的那些戏多没劲呀,硬编的,简直了!
不怪我生气,《芝麻胡同》原本差不多集齐了一部好剧的全部要素——老北京酱菜园子里愈久弥香的腌渍人生和老北京胡同里的岁月滋味儿,都味道十足;导演刘家成拍过好几部口碑不错的京味剧;更好看的是演员,主角配角都那么出彩,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表演,太生动了;还有那满口京腔京韵的北京方言,后面经常加个“那什么五的”,听着很亲切,上了岁数的北方人都懂,我姥姥就这么说话。
还有那台词,太有味道了,比如全剧开篇,严振声的一段画外音独白既交待了他的职业,也表现了他世事洞明的人生阅历:“一样儿的谷,养百样儿的民;二道眉的艮,大卫青的辛;三缨子的麻,张苤蓝的筋;泥偶都有三分土性,您就更甭提咱百家姓的人了。在那个想解馋,辣和咸,吃食离不开酱和盐的老式年间,活着也好比缸里腌。”
结尾,也是严振声的独白,像是对他的人生总结:“这腌菜需要经时候,半年出缸的菜,和8个月出缸的菜,它就不是一个味儿。经过历练和没经过历练的人,他也真不是一个劲儿。我这辈子算是浸过了盐酱的人,可我还是觉得自己没熟透,没腌够。不知道自己是哪儿还差着火候。”这样津津有味的台词随处可见。还有细节上很讲究的服装道具四合院北京胡同等等的诸多硬件,都年代感十足。一打眼,真是一部用心之作呀。
你说,我们老百姓一年到头,拿着个遥控器搜来搜去的,碰上一部好剧容易吗?你看那些乱七八糟的神剧滥剧,到处都是,全藏着糊弄人的歪心眼,净想着捞钱呢。简直拿观众当傻子,难得碰上一部有诚意的好剧。
我本来,是这样期待的。
前10集都不错。为啥后面就崴了呢?我之所以坚持看完,是因为好奇编剧能编出什么花儿来,看他还能咋编。另外,编剧脑洞大开的的神逻辑倒给了演员更大的表现空间,说实话,是演员的表演支撑起了这部剧的后半部。
看他们的表演,能感到好演员之间的相互激发,简直演嗨了,有高手过招酣畅淋漓的快意。功底深浅,也立见分晓。好演员,既能撒得开,也能收得住,分寸感准,细节上见功夫,比如何冰。差点火候的,就有点搂不住了,比如黑子和聪爷,外面的劲使得大了点。
我不相信编剧不知道后面那些情节有多水,导演和制片也不会不知道。应该是主创和编剧合谋制造了这起注水剧。
他们为啥要这样?我想,还是钱闹的,本来30集的剧,硬要抻到55集,可不就得硬编吗。前几集,编剧一出手,你就知道他确实有。白瞎了那些好演员。
前一篇:我为什么要开微信公号呢?
后一篇:何冰的演技是怎么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