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开微信公号呢?

纯是凑热闹的。
有人说,微信公号最火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热乎劲过去了正好,因为压根也没想过赶这个时髦。
就当我给自己弄了一个菜园子,在里面种点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土豆辣椒啥的。从此关心粮食和蔬菜。
算是守拙归田园吧:农妇,山泉,有点田。这个公号,就是我的一小块“田”。
也欢迎你有空来坐坐,又惶恐招待不周,让人失望。就这么点小心思。
以前总有朋友劝我也开个公号,我一直拒绝。开公号,都追求个点击量啥的,我不想有这个压力。那时候也是真忙,忙的都睡不够觉。
公号还讲究个更新的频率,我也眼睁睁看着很多名人大家为了保证更新,累得走了形。就像拔不上高音,硬唱,脖子上露出了扭曲的青筋。
文字是内心情绪的流淌,硬挤,是不是作贱了自己,也难为了别人。我担心自己更新不了那么勤。
多年前,采访我省女作家迟子建,她说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得:如果你所求不多,你尽可以从心所欲。
在这个年龄,虽然还做不到从心所欲,但也不想作茧自缚了。
在报纸上开的专栏《麦子日记》,一晃也快10年了。没想到我居然能坚持这么久。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读者的鼓励,这让我诚惶诚恐。他们对我的好,我都记得。
我曾经在《麦子日记》中写过一句:我对老年生活充满好奇,当生活变得安静了,他们都想些什么呢?让我没想到的是,哈飞一个退休的老工程师冒着大雪赶来,走了那么远的路,送给我一本他自己写的小册子,那是他在退休后记录的所思所想。就为了回答我的那句话。
这样的事,不少。还有一个大姐,我外出开会,她在楼下等了我好几个小时。她要到北京儿子那去生活了,以后恐怕也回不来了。她走之前,一定要来和我做个告别。
开这个公号,是不是能多一个与他们交流的渠道?承蒙不弃,他们陪了我10年。在我心里,我把他们早就当成亲人。
别的,没有了。
这个公号,我是昨天注册的。“麦子日记”已经被别人注册了。“麦子的日记”,也不行。“麦子奶奶”,可以。可现在就当奶奶,是不是有点装大瓣蒜?虽然我肯定要被人称呼奶奶,但也不急。
居然也行,那就它吧。
居然也行,那就它吧。
原谅我好为人姐。
版式也是我自己瞎捅咕的,花了胡哨的东西,就免了吧。您凑和着看。

前一篇:《见字如面》,让我们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