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归求职记

(2018-09-13 14:49:05)
这个夏天,儿子结束了两年半的留学生活,回国了。

之前,我就纳闷,人家国内的毕业生都是没毕业的时候就开始找工作,既然你想回来,为啥不提前找工作呢?他说,我人在国外有很多不方便。再说,国外的学习那么紧张,忙到后半夜是常事,哪还顾得上别的?

刚去留学时,他曾说,想在国外工作两年再回来。现在,一毕业就急着回来。为啥改变了主意?

他说:我刚去时,看见那些中国留学生一毕业就霹雳扑愣地往回跑,赶紧回国,恨不得多一分钟都不想呆在国外,我还纳闷。现在,我理解他们了。

他说:在国外一是孤独,二是职业前景不明朗。三是他调查过20多个在国外定居的中国男人,他们中的十之八九,都很后悔留在国外。起初是因为太太不想回国,后来有了孩子,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的差别太大,更回不来了。他们最遗憾的,是错过了国内经济爆发的黄金期。儿子的一个华裔导师,在国外已经是名校的终身教授了。可他还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直鼓动他的学生们回国创业,等学生在国内把事业做起来后再把他聘回国去。

自己的路自己走吧。回国找工作的第一步是撒简历。这位大哥的简历我看了一眼,好多技术术语不懂,也看不出啥亮点。他说,我一技术狗,有啥好忽悠的。一师兄看了他的简历也说,你倒是给自己拔拔高,整的高大上一点呀。他说,没啥用。

很多简历投出去石沉大海。这对他,可能小有打击。学了这么多年,也算读了两个名校,结果却无人问津,这应该让他从海外名校的光环中跌入现实吧。

没想到,他接到的第一个电话,不是他投简历的单位,是人家找到他的。这家公司也算业界有名的汽车集团,有好几款明星产品在市场上卖得不错,应该是一家认真做事的公司。接下来的流程是网上测评,网上面试,还对他的外语水平进行了专门测试。儿子说,主要测试他的是公司研发部门的负责人,一听就是技术上的大牛。这位负责人问他,你对赛车有兴趣吗?集团马上要进军赛车市场,让他尽快研究一下达卡尔汽车拉力赛。这位负责人还让他有思想准备,会派他到荒芜人烟的内蒙古大沙漠一段时间去进行样车调试。我说,这就等于给你布置任务了?你行吗?儿子说,先别说行不行,我得去看看。

儿子在那个城市转了两天,也去公司看了。人家很诚恳,缺技术人材,希望他能尽快入职。儿子从小喜欢汽车,这家公司各方面都好,他说:我也是一再说服自己,去大沙漠我都不怕,就是所在的城市我实在喜欢不起来。最后,他还是忍痛放弃了。

他接到的第二个面试电话,是北京的一家能源公司。也是上市公司,业务涉及很广。明天面试,前一天下午来的电话,火车票没卧没座,飞机票全价,儿子非要买站票。我心想,就当锻炼了吧。上午10点面试,儿子找了个宾馆睡了一觉。我下午问结果,他说,开玩笑一样,问的问题全是脑筋急转弯类型的。儿子提出质疑,怎么没有一点专业相关的内容?人家回答,我们老总就想找天才。儿子感觉不大靠谱,这个老板有点任性,弄不好是煤老板出身。大老远的,我们几个从全国各地连夜赶来,原来人家要找一天才。我不是天才。一出门,他就把这家公司PASS了。后来,他又接到这家公司的复试通知,他还是放弃了。

让他非常兴奋的,是接到上海一家高科技公司的面试机会。这家公司,是三个美国麻省和斯坦福的海归博士在硅谷创办的,现在搬师回国。公司有30%的研发人员是清华毕业,名校海归占到60%。三位创始人都是85后。我担心,这样的公司不适合儿子。全是学霸,儿子去了,不是找虐吗?公司确实高大上,报销面试的往返机票和住宿。面试差不多进行了一上午。结果呢?儿子说,我很庆幸留学这两年自己很努力,否则真是招架不了。一上午下来,在空调房间,后背也全湿了。他说,面试我的人真牛,感觉他的思维锋利的像刀一样。面试的内容覆盖面太广,他居然考了我一道高中的物理竞赛题。儿子在硕士期间做的几个项目,他一个一个细细的问,深入到许多细节。比如儿子在简历中介绍自己在赛车车身及核心部件的研究中,除了对车身构架进行了优化设计,还亲自动手制造了8层碳板压合成碳纤维材料这一细节。大牛一连串地问到碳纤维材料实验设计的思路,对实验环境的要求,这种实验要求要达到什么样的实验目的?你的这个设计有什么能让我眼前一亮的东西?类似这样的问题吧,儿子说,他提出的有的问题,说实话我在当时做实验的时候考虑的并不深入,没有想到更深的一层,是他提醒了我。他不仅要求你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而且更看重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自己的面试表现,他说,我应该没有让他失望,可也没给他惊喜。中午,大牛请儿子吃饭,又聊了些专业之外的话。问题就出在这,其实这也是一种考察。说到自己的特长,儿子说,确切地说,我还没找到自己的专业方向,觉得自己很难说有什么特色。他可能是想表现的谦虚一点,结果表现的过头了。我说,这个回答是有点减分了。他说:其实也是心里话,尤其是最近这一段,有点小茫然。儿子最后得到的结果是:我们已将你列入我们公司的人才贮备库。你的性格和我们的岗位要求不太匹配。我说:你明明不是一个书呆子。你咋不说说你喜欢摩托车,喜欢骑行,对了,还有钢琴?儿子不屑地说:你说的那些都是花拳绣腿。

这个被拒,儿子心服口服,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最优秀的技术人才的差距在哪。他说:好在以后还有弥补的可能。

很多公司把东三省的校招点定在哈工大,九月,校招最集中的时间,全国知名的大公司几乎全来了。抢人大战拉开序幕。校招会现场有来自东三省各大高校的毕业生,场面壮观。我没去,哪有当妈的去的,我其实是想去看看热闹的。儿子说,那样的场面,真让人受刺激。据说华为这次来包了一座楼,宣讲会现场进门就有礼物,现场抽奖,是最新款手机。受刺激之一是,有些公司现场就说,985的同学把简历放这边,其他的同学把简历放那边。几乎每一场宣讲会上,都有同学问一个总被问的问题:虽然我不是985的,可我也认真学习了4年,难道我就没有机会吗?不是985,就一定不优秀吗?当然,没有一个老总会说,不是985,就一定不优秀。有一个老总这样回答:我也不是985,但我至少是211呀。如果今天站在我的位置上的是你,你要招什么样的人?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总,你不是也想招到优秀的人才吗?而985就是能力的象征。我想,现场一定有很多孩子后悔自己当初不好好学习,怎么就没考一个985?如果让高中生到这个现场看看,是不是会对他们有所触动?我相信,在不是985的学校一定也会有优秀的学生,可求职的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用人单位在考察学生,学生也在考察用人单位。一个北方的飞机制造公司,儿子想了解一下情况,招聘的工作人员说:哎呀,你是海归,我们可不能用。为啥?人家回答:谁知道你是不是间谍。当然了,我们也不是说留学回来的就一定是间谍,但是我们可没那时间调查你去。这样的回答是不是很奇葩?

儿子最后接到了上海一家国有大公司的offer。来招人的技术负责人是儿子的校友,师兄。这个应该也有关系吧。但师兄在招人的问题上绝不含糊,他们的3人考察小组和儿子谈了三次,一次比一次谈的深入。儿子说,师兄加我微信了,他们居然把我微信的内容全看了一遍,谈的时候感觉他们对我有很多了解,甚至知道我家养猫了。儿子接到通知是在晚上11点:明天过来签协议。这个晚上他终于可以睡个踏实的觉了。

是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学校学了这么多年,一旦走向求职的市场,你才确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单薄,知道自己以前的贮备是多么不足,恨自己在学校的时候怎么不更努力一点?一个入职世界知名大公司的学霸私下感慨:原来越努力才会越幸运呀。

求职的过程是一个历练。好在路还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朋友圈变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