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趁年华
(2017-05-11 22:34:50)在咖啡店喧闹的角落,一个老人
独自坐着,头低垂在桌上,
一张报纸摊在面前。
他在老年那可悲的陈腐中想到
当年拥有力量、口才和外表时
他享受的东西是何等少。
他知道自己老得很了:他能看到,感到。
然而却好像他昨天还是年轻人似的。
相隔是这么短、这么短。
他想到谨慎怎样愚弄他;
他怎样总是相信——真是疯了——
那个骗子,它说什么:“明天你还有很多时间。”
他想到被约束的冲动,被他牺牲了的快乐。
他失去的每一个机会
现在都取笑他那毫无意义的小心。
但是太多的思考和回忆
使这个老人晕眩。
他睡着了,他的头伏在桌上。
这是我前两天发在朋友圈的一首诗《一个老人》,一个叫卡瓦菲斯的诗人写的。
我不知道他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不是一个老人?或者他只是一个旁观者。
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多老人都后悔自己当年的谨慎与小心,遗憾有那么多的快乐被他给牺牲了。很多老人是不是遗憾,他没有尽兴地舒展地活过?
是不是,只有走到了人生的边上,你才真的发现,你其实已经没有很多时间了,你错过了很多。
我不知道,当你终于发现了人生的这些真相,这些真相残酷吗?你心里会不会有错愕感。这时,在人生的边上,你能抓住点什么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很爱观察老年人。老年生活像一条神秘的河,波光闪闪地横在不远处。我的问题,只是什么时候迈进去。
我想,卡瓦菲斯写这首诗的时候,很可能只是一个旁观者。因为我从他的诗里读到了一丝悲悯——我们很多人在旁观老年人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悲悯与伤感一下。而其实,观察我们周围的老人,他们并不悲伤,他们看起来似乎是快乐的,或者,他们把心里对岁月的伤感藏起来了。只有旁观者,才会悲悯。也许,老年生活,和我们想象的并不一样。
中年是老年的预科。人到中年,强烈的内心感受之一,就是能更真切地体会到时间在你身上发生的变化。时间的力量就像海水的潮汐那样,有一种不动声色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它的能量是深藏在大海深处的,你看不见,但能感觉到。
我的中年感受之一,是错愕感。也就是心里一惊,怎么回事?怎么会这样?年轻的时候,对这个世界,总有很多不理解,心下茫然时会以为,等到年龄大了,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困惑了。可是,真的年龄大了,你的困惑,其实并没有减少,有时也许只是你不想让年轻人看出来你也困惑而已。
比如,我对江南的印象。
我是北方人,在没去过南方的时候,我对江南有太多的想象,从那些绚丽的古诗词中,一代又一代的诗人们对江南有那么多重重叠叠的描摹和咏叹,前仆后继。那里有中国最旖旎灿烂的文字和神思飞扬的想象,那里更寄托了无数仁人志士最深沉与悠远的情怀。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江南,是一个多么绚丽又多么巨大的存在呀!它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一个瑰宝。
我对江南的向往,人虽没去,心已往之。
谈恋爱的时候,他总是和我说起江南,他在那里上了4年大学。他一遍遍地以一个理科生的笨拙,执着地表达他对江南的迷恋与怀念。他总说,我一定带你去江南看看。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让他如此魂牵梦绕?后来,当我稍有了一些闲和一些钱,我开始了兴致勃勃的江南之旅。江南给我的感觉,一是软,一是柔,掉到温柔乡里的恍惚。我去江南,是带着一纵身跳到古诗词的灿烂文化里的向往去的。结果呢?那些关于江南的诗就在嘴边,但那却终究只是古人的江南,不是我的。我还是站在江南的外边,那种隔阂,让我伤感,我无法进入江南的情境之中。
为什么这样?他,一个不会背几首古诗的理科生都对江南有那么丰富的感受,我为什么隔阂?
因为,他是20岁来的,我来时已经人到中年。我的感受力难道钝化了?我去草长莺飞的江南古镇,我去看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我穿梭在小桥流水的乌衣巷口,我登上千古传诵的滕王阁……但那些,都只是画片中似曾相识的景色。没法真正入心。这种感觉,就像一个胃口不好的人守着一桌丰盛的佳肴,这是一种辜负。是谁辜负了谁?有的地方,我去过了,竟然忘了,简直罪过。回头看照片才想起来。而我却清晰地记得20岁时去杭州灵隐西湖的每一帧画面甚至当时每一个微妙的心动。
有人说,等着退休了去旅游,我严重怀疑老年的旅游是走马观花的糊涂游。
我想告诉年轻人,旅行一定要趁早呀。站在曾经心心念念的江南,我却分明感觉,我置身于江南之外。就是再来多少次,我这生也是错过了。我从北方来,对骏马秋风大漠的北方,我会了然于心,可对杏花春雨的江南,我却终是隔膜。
好吧,我还是退回到诗中的江南更自在。江南,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文化。江南,是一方魔幻的舞台,那么多才子佳人,你方唱罢我登场,来了一场穿越几百年的诗词大会。我更愿意沉浸在古诗词的江南里,任想象飞驰,那是我的江南。
王国维写江南的诗,有一句是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加载中…